第四篇 果蔬、粮谷、豆类食品加工工艺(三).ppt
上传人:努力****爱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篇 果蔬、粮谷、豆类食品加工工艺(三).ppt

第四篇果蔬、粮谷、豆类食品加工工艺(三).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大豆制品加工工艺化学组成2.2.1蛋白质§大豆蛋白中80~88%可溶于水,主要包括94%大豆球蛋白和6%大豆乳清蛋白。§大豆蛋白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较少,赖氨酸特别丰富。§大豆蛋白溶解特性:(1)温度:变性前提高温度促进溶解;(2)pH:在pH4.3时溶解度最低,碱性有利于溶解;(3)无机盐:低浓度盐降低溶解度。(4)变性:热、冷冻、溶剂等引起蛋白变性会使溶解度下降§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1)乳化性:能促进稳定的油/水乳状液形成;(2)水合性:吸水性和保水性(3)发泡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良好的发泡条件:蛋白浓度9~25%,温度30~35℃,pH10~12。(4)凝胶性:热凝胶、钙盐凝胶。加热和钙盐共同作用可以形成非常牢固的凝胶。(5)组织形成性:形成有序的组织结构的性质。2.2.2脂类大豆油:富含亚油酸、α-亚麻酸类脂:大豆磷脂(乳化剂、抗氧化剂)2.2.3碳水化合物大豆低聚糖:水苏糖和棉籽糖大豆膳食纤维2.2.4酶类-脂肪氧化酶脂肪氧化酶促进大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后产生正己醇、乙醛和酮类等具有豆腥味的物质。脱腥方法:钝化酶活性、环糊精包结、腥味掩盖2.3豆乳粉加工工艺湿法豆乳工艺:大豆→除杂质→浸泡→磨浆→浆渣分离→豆乳特点:方法简单、产品豆腥味重、蛋白抽出率低干法豆乳工艺:大豆→除杂质→干燥脱皮→灭酶→粗磨→细磨→加水→离心除渣→豆乳特点:工艺复杂、产品豆腥味小、蛋白抽出率高半干湿法大豆→除杂质→干燥脱皮→灭酶→粗磨浆→细磨浆→浆渣分离→豆乳特点:工艺简单、产品豆腥味小、蛋白抽出率高一般杀菌工艺:2.4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2.5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1)碱溶酸沉淀法(2)膜分离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3)离子交换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