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民俗学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体育民俗学初探.doc

体育民俗学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民俗学初探体育民俗学初探邵荣柯玲①TheexplorationofPhysicalinFolklore关键词:关键词:体育民俗学民俗体育民俗学体育keywords:Physicalcultureinfolklore,Folkphysicalculture,Folklore,Physicalculture,内容摘要:体育民俗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体育民俗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民俗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Abstract:PhysicalcultureinFolkloreisanewinterdisciplinalattemptbetweenfolkloreandphysicalculture,whichhasgreatsignificancetorelateddisciplinesandreality.WhichtakesFolkphysicalcultureasitstruth,folkloreasitsbasictheory,folkphysicalcultureasitsresearchobjects,Thisnewdisciplinewillbebasedontherelationshipbetweenphysicalcultureandfolklore,todigoutthefolklorespiritofphysicalculture,toenrichtheconnotationofPhysicalcultureandFolklore.——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前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体育民俗学”对大多数体育人或民俗学研究者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民俗学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随着近年许多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倾向,体育研究的视角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再者,随着2008年北京申奥的成功,“人文”体育的研讨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对体育的本源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体育原本是什么,体育应该是什么等等问题不断萦回在我们的脑际。翻开我国的体育史,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体育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和一个大家都悉而不察的名词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民俗。体育曾经是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民俗的体育才能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于是,从民俗学和体育学两个学科的关系审视,体育民俗学有其诞生的必要性。其实,“体育民俗学”并非笔者臆造。这个名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曾出现过。辽宁大学的民俗学教授乌丙安先生就尝试过用民俗学的方法来解释我国的传统体育。但乌先生的“体育民俗学”主要是从民间体育歌谣尤其是武术歌谣入手研究民间文学或民间体育的②,将体育民俗学作为其民俗学硕士点的一个研究方向。乌先生的先见让人折服,但客观上那时体育民俗学诞生的时机尚未成熟,民俗学的视野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都没达到体育民俗学产生的火候。还不象今天体育研究者已强烈地感受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理论研究也缺少重大发展与突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整体发展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一门高度综合的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为支撑;二是缺乏学科战略意识和学术研究环境与氛围。③如今,随着世界性的民俗学研究浪潮的推动和体育本源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这样的学科意识的”民俗学人和体育研究者不断涌现,作为民俗学与体育学交叉地带的体育民俗学自然成为时代进步的产物应运而生,并将赢得特定的学科意义和实践意义。体育民俗学的提出对体育学科的完备将有着建设性的意义。体育民俗学的提出突破了体育研究的原有视角;为体育研究搭建一个更加宽阔、真实的平台,使体育研究更加接近体育的本质;也为民俗学研究开①②邵荣,男,1963年生,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柯玲,女,1964年生,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民俗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偏重民间文学的研究,甚至不少研究者将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等同起来。③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P70。1辟了新的领域。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传统体育大国,从民俗的层次梳理、归纳、总结我国传统体育的特征,将我们的体育纳入到民俗文化视野去考察、建设和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达兴旺,对丰富体育的人文内涵的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主旨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体育民俗学的提出还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在“新北京·新奥运”的总纲之下,我们的体育文化建设重心既应直面2008年奥运会,更应把我国体育的民俗精神当作长效机制来落实。民俗体育往往正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当某一项运动成为百姓的一种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