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言语禁忌内容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彼此之间的了解。言语禁忌则是人们对语言文字这种人类的特殊交流工具的文化意义的肯定,这种禁忌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其中按功能内容来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对凶祸词语的忌讳、破财词语的忌讳以及有关亵渎性质的词语的忌讳。关键词:言语日常生活禁忌禁忌,或者说忌讳,作为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民俗,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尤其是当一些远古的宗教禁忌世俗化为生活习惯之后,更是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言语禁忌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或忌讳人们做的某些事或说的某些话语。任骋:《中国民间禁忌》,作家出版社1990年,。现在已成为人类学、宗教学及民俗学通用的词语,并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上自士族权贵,下及庶民百姓,几乎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凶祸词语的忌讳言语禁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迷信思想,人们往往认为,说出某个不吉、不祥的字眼,不吉不祥就会降临。于是,碰见了不吉利的词儿,怕把不吉利也沾上了,便刻意改用另一词语代替。当然,这是一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大部分是原始信仰的遗留,是在科学技术相当落后、人类还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在我国历史上,有关避讳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以名字禁忌为例。中国历史上的名字禁忌被称之为“讳”,文字上不能直接书写当代的君主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如果遇到的话,必须用其他方法避开。例如,江苏的宜兴原名义兴,宋朝时避宋太宗赵光义的讳,于是就把“义兴”改为“宜兴”了。在旧社会,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对前途也缺乏安全感,很忌讳不吉利的话语。比如在解放前,北京戏班的后台不准带伞,因为伞与散伙的“散”音近,犯了散班散伙的忌讳。那时候艺人的生活很不稳定,戏班一散伙,生活也就很难支撑下去了。到解放后,北京许多剧团才不再忌说“伞”字了。我们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人的本能总想多活几年。于是,人们就认为只要忌讳“死”字,那么死神就不会降临到自己身边。从古到今,“死”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人们最忌讳的字眼。如果人死了,其家人忌说“死”,要说“老了”、“走了”、“过世了”、“作古了”等;小孩夭亡,也忌说“死”,要说“跑得了”。余杭人还把死人说成元宝。由于忌说“死”,人们对数字“4”也相当忌讳。原因就在于谐音所带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蕴含。例如,浙江金华一带的人,对于生日庆贺不做40岁,就是因为“4”与“死”谐音。陈华文:《民俗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在日常生活中,带有“4”的电话号码、汽车牌照或门牌号码之类也是极不受欢迎的,甚至有些地方在制作门牌时,干脆就取消带“4”的门牌号。这种言语禁忌,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中都以不同程度存在着,避讳的目的也形形色色,有的是为了尊重死者,有的是为了怀念死者,有的是为了赞美死者,有的是为了避免重提这个可怕而神秘的字眼。破财词语的忌讳在所有的凶语中,除死亡及疾病的字眼最为令人恐惧、忌讳外,还有就是些破财词语。因为财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命运,生活的贫富,所以民间很看重此事,时时处处惦念着发财,也时时处处警防着破财。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财神。若有卖财神画像的童子挨门喊:“送财神来了。”一般家人,都赶紧出来,到门口回话:“好好,来,我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能说“不要”,更不能撵送财神,只说“已有了。”春节为一年之首,民间认为得罪财神,神仙便整年都不临门。在这期间,如果小孩说了冒犯财神的话,大人即说:“童言无忌”,以解除不祥。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爱拱手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商人最怕生意蚀本、折本,担心对于财富和幸福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因谐音而出现的禁忌最多。江浙一带,逢年过节,要书写“招财进宝”、“和气生财”等字样,贴在门首。因“财”字偏旁“贝”字与“背运”的“背”谐音,唯恐因此而“失财”、“败财”,所以就把“财”的偏旁“贝”字有意写成“见”字,以表时时处处发财,见财的心愿。还有如猪舌头的“舌”,广州话因与“蚀”谐音,改称“猪猁”;北京话“舌”跟“折”同音,改称“口条儿”。河南驻马店一带有一座名山叫确山,“确”在当地方言中含“坑”、“骗”、“糟糕”的意思,因此,生意人都忌讳称其为确山,而改称为“顺山”,以求发财顺利。另外,河南一带做饭时,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烂”、“完了”等等不吉利的字眼。当地认为说了这些字,饭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这也是一种担心破财的禁忌心理反映。比如问“年糕还有吧”,若没有的话,要回答“满了”,不能直说“没了”。饺子烂在锅里了,也不能说“烂了”,要说“挣了”,挣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