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鉴赏诗歌之方法一、析标题。从标题含义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如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从标题上就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无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为自己壮志未酬鬓先衰而感愤。二、判类别。在古典诗歌中,因题材选取,形象塑造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各有特点,所有这些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语言风格,按不同的标准则可分为现实与浪漫,婉约与豪放,以及感怀,永史,山水田园,思乡送别,边塞战争,哲理等。从诗歌类别再结合诗歌内容就能分析出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与疾苦,风格多沉郁顿挫,如杜甫的《三吏》;浪漫主义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情感,多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然,这两种传统在诗歌中并非截然分开的。流派主要指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词境界雄奇阔大,笔力雄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婉约派词则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或者是表达别后的思念。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怀古诗咏史之作,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如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题目往往有“感、怀、忆”等字眼。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思乡、思亲诗诗人往往多因谋生,仕进,谪戍,战争而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是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或自己的品质。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是托物寄情,是通过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怀诗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格沉郁顿挫。或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或感于仕途偃蹇,遭遇坎坷,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