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ppt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理位置气候土地利用情况土壤河南的土壤类型潮土的形成过程土壤性质土壤养分状况植被水文水文一、土壤耕层质量问题调查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耕层结构直接关系到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小麦生产的耕作,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多以旋耕为主,以耙代耕。大部分农民接受这一耕作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但这种方法耕作后的土壤耕地质量差,长期运用,造成土壤耕层逐渐变浅,土壤板结严重,在较浅的熟土层下形成10厘米左右坚硬的犁地层,土壤肥力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和抗旱能力都有相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年形成的板结层,使得土壤的透水性差,正常降水和灌溉时入渗速度减缓,降低灌溉效果,在作物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灌溉次数,浪费了水资源。二是耕作深度不够,使表层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隔层以下的地下水不能及时充分被作物吸收利用,在降水或灌溉不及时情况下,土壤失墒较快,会加快农田旱情的发展,加大旱灾损失,最终导致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经过试验,深耕技术整地后,土壤表面看不见粉碎后的秸秆,同样的小麦品种发芽率比没有深耕地块提高5-8%,苗期整齐壮,成穗率高,穗粒数能增加3-5粒,每亩增产80-100公斤。据调查,去冬今春,开封县持续干旱,深耕地块较旋耕地块抗旱能力强,少浇水1-2次,小麦亩增产20%-30%。三是犁底层坚硬,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根系下扎,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不易被吸收利用,使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恶化,抗逆性降低;大部分秸秆还田的没有配合深耕,整地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部分麦田缺苗断垄严重。四是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的物理性能不断恶化,蓄水能力降低。耕层厚度日益变浅、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耕层变浅影响了土壤耐旱、蓄水、降渍等抗逆性能,土传病害增多,土壤抗御自然灾害的缓冲性能明显下降,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五是犁底层坚实度高,密度大,孔隙度低,透水性差,不仅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肥的疏通,而且使作物根系难以伸展。同时普遍存在着"小雨小涝、大雨大涝,无雨旱灾"的现象。雨季集中时,雨水不能及时下渗,雨水稍大就形成地表径流,出现内涝渍害,甚至造成大量耕作层水土流失;在干旱天气,心土层水分又难以向耕作层移动,迅速干透。这种易涝易旱的生产环境,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二、对策土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使深厚的松层变成巨大的蓄水池,把"多"的水蓄起来"少"时用,变"害"为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试验,小麦深松后小麦较未深松地生长期稍长,麦秸秆青、粗、平均株高增加1.5-1.2cm,增产幅度12.1%-17.8%,还提高了抗病、抗倒伏的能力;玉米增产6.87%。研究表明,对土壤实行大犁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活土层,增强纳雨蓄墒能力,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和提高产量。一般在耕深45厘米以内,每深耕3厘米,每亩可增加有效蓄水5方左右。因此,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尽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同时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秋耕宜早不宜迟,要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械耕翻,防止跑墒,并蓄积秋季降水。二是对于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中产田23厘米以上。三是墒情好、保水能力强的可适当深耕、深松,墒情差或径流量大地块要深松,也可2-3年深耕一次。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边耕翻边耙耢,要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消灭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浅耙。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THEEN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