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直线和圆部分解析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析几何直线和圆部分解析学习教案.pptx

解析几何直线和圆部分解析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对应学生用书P110)知识梳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①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wǒmen)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②倾斜角的范围为0°≤α<180°.问题探究(tànjiū)1:直线的倾斜角θ越大,斜率k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2.直线方程的五种(wǔzhǒnɡ)形式问题探究(tànjiū)2:截距是距离吗?提示:不是.截距是实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截距有横、纵截距之分,分别为直线与x轴、y轴交点的横、纵坐标.2.过点M(-2,m),N(m,4)的直线(zhíxiàn)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A.1B.4C.1或3D.1或4答案:A4.如果A·C<0,且B·C<0,那么(nàme)直线Ax+By+C=0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C5.若ab>0,且A(a,0)、B(0,b)、C(-2,-2)三点(sāndiǎn)共线,则ab的最小值为________.6.△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0),(a,0)(a>0),边AC、BC所在直线(zhíxiàn)的斜率之积等于k.①若k=-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②若k=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③若k=-2,则△ABC是锐角三角形;④若k=2,则△ABC是锐角三角形.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2.求斜率,也可用k=tanα(α≠90°),其中α为倾斜角,由此可见倾斜角与斜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牢记:“斜率变化分两段,90°是分界线,遇到斜率要谨记(jǐnjì),存在与否需讨论”.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A(x1,y1),B(x2,y2),C(x3,y3),若x1=x2=x3或kAB=kAC,则有A、B、C三点共线.【答案(dáàn)】(1)B(2)D考点2直线方程的求法求直线方程时,首先分析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然后(ránhòu)恰当地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准确写出直线方程.要注意若不能断定直线具有斜率时,应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加以讨论.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例2△ABC的三个顶点为A(-3,0),B(2,1),C(-2,3),求:(1)BC所在直线的方程;(2)BC边上中线(zhōngxiàn)AD所在直线的方程;(3)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的方程.【分析】结合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求解.考点3直线方程(fāngchéng)的应用利用直线方程(fāngchéng)解决问题,可灵活选用直线方程(fāngchéng)的形式,以便简化运算.1.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已知截距或两点选择截距式或两点式.2.从所求的结论来看,若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或周长,常选用截距式或点斜式.例3过点P(2,1)的直线l交x轴、y轴正半轴于A、B两点,求使:(1)△AOB面积(miànjī)最小时l的方程;(2)|PA|·|PB|最小时l的方程.【分析】先求出AB所在的直线方程,再求出A,B两点的坐标,表示出△ABO的面积(miànjī),然后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求最值.已知直线l过点M(2,1),且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O为原点.求直线l在两轴上的截距之和最小时(xiǎoshí)l的方程.(对应学生用书P112)易错点忽略“零截距”问题求与点M(4,3)的距离(jùlí)为5,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错因分析】错解解法(jiěfǎ)因忽略了截距为零的情况而导致出错.原因是截距存在的直线不一定能用截距式方程来表示,假如选用截距式,一定要考虑截距为零是否适合题意.经过点A(-5,2),且在x轴上的截距等于(děngyú)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2.求直线方程可分为(fēnwéi)两种类型:一是根据题目条件确定一个点和斜率或两个点,进而选择相应的直线方程形式,写出方程,这是直接法;二是根据直线在题目中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先设出方程(含参数或待定系数),再确定其中的参数值,然后写出方程,这是间接法.3.直线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最后结果都要统一化成一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