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与答题指导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9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复习与答题指导学习教案.ppt

论语复习与答题指导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精彩回放09年高考(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bǎiwù)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2010年高考(三)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xiāngfǎng)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2011年高考(ɡāokǎo)2012年高考(ɡāokǎo)思考:对《论语》高考试题的分值、内容(nèiróng)、题型、答题技巧等方面你有何思考?思考(sīkǎo)之一:分值加大,由4分提到5分。思考之二: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孔子思想到联系他人思想。思考之三:题目(tímù)类型有基础理解型和分析评价型。2009年高考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2010年高考24.《论语》对后人(hòurén)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2011年高考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012年高考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基础理解型:命题基于《考试说明》的“正确解读”——《论语》的基础性知识,答案更多的是材料(课本)文字的理解,观点的提取、整合。2009年高考24.(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2010年高考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tāmen)所表达的思想。2011年高考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2011年高考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分析评价型:命题基于《考试说明》的“批判继承”——《论语》的现实性运用,答案更多的是阐述评价儒家思想,观点可在课内找,答案也更见评述的深刻性、辩证性。做题注意观点提示性的话语。《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mínɡpiān)。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论语》的备考有三个层次:一是文字层次,主要针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jīlěi),达到读懂文章、积累(jīlěi)知识的目的;二是文章层次,主要针对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达到学习章法、培养能力的目的;三是文化层次,主要针对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达到传承文化、提升思想的目的。前两个层次是高二阶段开设《论语》学习课程就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妨统称“学习”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前两个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要求,也可称为“提高”层次,或者“考试”层次。备考建议一:宏观(hóngguān)上:构建《论语》章节内容知识网备考建议二:微观上:细化知识点涉及的章节内容,能简明扼要写出孔子(儒家)观点,并能与其他典型学说进行辨析。如:“孝”第2课: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第5课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xínɡyǒuyúlì),则以学文。”1·2孝悌与仁: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的孝悌是为等级制度服务的。2·8怎样做到“孝”。1·6孔子的爱人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仁爱,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怎么)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善?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rénjiā)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什么观点?试作简要分析。孔子的爱人不是无原则、无差等的爱,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仁爱,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这不但更符合人性,更切合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