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二)礼(三)君子(jūnzǐ)人格(四)学习(xuéxí)观念(五)教育(jiàoyù)思想(六)务政思想(sīxiǎng)(七)治国安邦(zhìguóānbāng)之理三、答题步骤:1、结合注释,读懂文本。2、联系孔子的思想体系,把握文本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3、分析(fēnxī)不同语段思想的异同点。4、看清题目要求,准确判断选项。5、联系社会生活,结合文本回答问题。课堂(kètáng)示例一解析:本语段也是讲孔子的“仁爱”思想。(“恕”——仁爱,推己及人。)答题参考:“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jījí)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jījí)方面来说的。“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课堂(kètáng)示例二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rénmen)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答案:A(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题参考:仁是内在(nèizài)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译文参考:颜渊问怎样实践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实践仁德完全在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要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合于礼的事不听,不合于礼的事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yúbèn),也一定要按照你的话去做。”课堂(kètáng)示例三1、本章叙述孔子(kǒnɡzǐ)及其弟子各述其志,志愿各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kǒnɡzǐ)之志的理解。答题参考:孔子(kǒnɡz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kǒnɡzǐ)则自然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课堂(kètáng)示例四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解答学生的疑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考试命题中,标准化试题却泛滥成灾。这种标准化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而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能求同,不能求异;只能唯一,不能举一反三。这样既扼杀了创新(chuàngxīn)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又会导致语文教学的程式化、刻板化。(意思对即可)(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yìwén)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解析: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wēnqíng)?请你就此谈谈看法。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quēfá)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