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研究型数学教师的反思对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研究型数学教师的反思对象.doc

浅议研究型数学教师的反思对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研究型数学教师的反思对象[教育教学研究]梁翠红约2747字摘要:研究型数学教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反思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反思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教育规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目的是使教育理念或思想更加合理,教育实践更加完善。关键词:研究型数学教师反思对象自己教育规律数学研究型数学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而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勤于反思、善于反思,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反思是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品质。研究型数学教师就要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出发,寻求适合当代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型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是自己、他人、教育内容及教育规律,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学生。教育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和知识网络或者说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也可以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反思的目的是对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与此相关的活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理性的把握,发现其中的意义。研究型数学教师对反思对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自己的认识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认为:“一个人要想了解自己,如同不转身就想看到身后的东西一样困难。”对自己的认识是基于持久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型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与他们深刻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密切相关。在形成自己的风格、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他们要不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过程是一个分析、理解他人的过程。我们学习他人,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学习他人最本质的东西: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艺术等。但把他人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时候,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包括自旱男?格、自己的教育风格是怎样形成的、自己最习惯的东西是什么,把自己分析透,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最了解。这样就会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弱项,怎么弥补,哪里是自己的强项,如何发扬,知道怎么去努力。心理学家往往从反思自己、研究自己开始,英国心理学家E.J.德恩利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实验:他以24小时为单位,在每一次蜂鸣器随机响起的时候,将自己此时此刻的所想所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德恩利积累了很多记录,结果他惊奇地发现,空想或做白日梦竟然占据了自己清醒时间的11%。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人类认识他人是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之上。教师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深刻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如果你想纠正你的学生的弱点,你就应该把你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他看,就应当让它在你的身上发现他所体验到的斗争,使他照你的榜样学会自己控制自己”(卢梭语)。教师深刻地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弱点、优点一并展示给学生,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可以模仿的资源。研究型教师深刻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关注学科知识的教学;关注教学过程的教学;理论的提升,体现了教师逐渐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师要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选择,宽容、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研究型教师对学习、工作的投入,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教育直觉,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教育思想。我听周先生的立体几何课,印象很深。我记得他说过,韦达定理不能这么教,教韦达定理,有10种解法、10种应用。他说这不是“教韦达定理”,而是“玩韦达定理”,成游戏了。教数学不能是玩数字游戏,教数学根本是教孩子们聪明,是一种思维训练,这是数学的真谛。现在有些数学的定义我不敢否定,打一个问号,比如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这是从数学的研究对象来讲的,它是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这些都没有突出数学的本质。比如,字母表示数之后,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a是什么?a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它就是教给人们怎么去思考问题,抽象以后就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了。他说不应当“玩韦达定理”,而应当“教韦达定理”,通过学习韦达定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我觉得非常深刻。教同样的内容,教师所持的教育理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了趋向合理的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有的研究型教师在总结自己以前经验的时候,认为以前的研究像狗熊掰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