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跨文化交际.doc

浅谈跨文化交际.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顾名思义,可以将其分解为两部分来理解。其一为跨文化,其二为交际所谓跨文化交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过客观比较和对比,学习和领会不同文化,使语言学习者领悟自身的文化,理解别国的文化,从而排除民族中心论,欣赏文化的多元性,进而与民族的语言学习者有效交际。文化和交际不可分割,交际是在文化中进行的,同时文化又是为交际服务的。人们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受其文化的支配和制约。我们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与其本民族人交际,就要掌握一种新的规范和新的价值体系。语言和文化与我们如此密不可分,以至于使我们将它们视为自然,习以为常,甚至常常用本民族的习惯与规范去审视其他民族的行为,用本民族语言的逻辑结构去判定其他民族的语言及含义,因此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到外国友人家吃饭,饭后中国人想上厕所,于是他就向友人说他想在他家方便一下,说完便进了卫生间。很明显外国友人懂得了“方便”在这里的含义,也就是上厕所。但是他却不懂“方便”其实在我们汉语情境中还有其他的意思。因此,当这位中国人临走时,外国友人很高兴的问他下次什么时候来,而中国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下次“方便”时再到你家来。听到这,外国友人可气坏了,他心想:你还真把我家当成厕所了啊!毫无疑问,这次交际是失败的,因为两位交流者都无形中受到了本民族交际规范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就拿中国人来说,如果这次他的交际对象是位中国友人,那么他的话义很快就会被接纳,他口中的“方便时”也不过就是“下次两人都有空余时间,没什么要事缠身时”。只可惜那位外国友人脑中的“方便时”即为“上厕所时”。从这个小案例中,我们可以意识到了解和分析一个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思想、行为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关于文化的界说,人们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论文化有多少种不同的定义,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是人。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既是文化的主体,又受着文化的制约,文化既是人的文化,人也是文化的人(董广杰;2001.《龙的传人与龙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透视》中国纺织出版社)。人们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始终是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而文化反过来又影响和形成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拿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招呼方式来说,简单的动作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在正式的招呼方式中,通常我们中国人使用握手以示友好;在日本,人们见面打招呼时通常鞠躬,有时鞠一次,有时鞠多次;在法国,女朋友和男朋友见面时会相互亲吻,而男朋友彼此间以握手为多。由此可见,不同国家,打招呼方式也不尽相同。文化交给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判断美丑、正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表达情感。文化因素隐含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小到准备什么样的早餐,大到如何处理国际事务。可以说文化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综合系统,文化和交际相生相依,文化为交际提供适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交际双方的语言行为和交流方式均受到双方共有的交际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流,他必须对英语民族在交际中所适用的规则和准则,以及隐含在这些规则和准则背后的社会、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等因素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和规范,这些规范和方式无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民族之所以有其特有的思维、感悟、信仰、行为,是因为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同,以及这些信息中传递的文化不同。如我们孩提时代就开始懂得该跟谁说话,说什么,怎么说。这些交际规范都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Hall,指出,“文化即交际,交际即文化”,两者之间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很难区分哪个是原声,那个是回应。如果说自然语言是交际中的有声语言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交际中的无声语言,同样支配和制约着人们的交际活动。无论是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都举足轻重。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学期的跨文化交际课堂中,老生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跨文化交际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这样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我受益匪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这门课结束之际,真诚地向老师道一声感谢!田帆100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