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教材分析:《池上》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谈感受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自读检查;①合作学习字词,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还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②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教写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结构的字,“艇”右边是“廷”。③点名读古诗(正音,理清节奏)④齐读古诗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孩子们,生字娃娃我们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认识诗中的那个小朋友吧。1,初读古诗,认识人物。(通过古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给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2、小组讨论。3、引导学生分析预设: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由“偷”引发的争议(天真活泼——不道德)引导;ⅰ角色感悟:如果你是那个小娃,你“偷采”了白莲后是什么心情呢,并用你的朗读将那种心情表达出来ⅱ看图片,说人物,体会儿童的可爱ⅲ教师质疑:“偷”毕竟不是一种好的行为,连这里的小娃也知道,而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为什么还要花笔墨去描写这样一个“不道德”的小娃呢?预设:②“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品析词语“不解”“藏踪迹”体会儿童的天真无邪ⅰ读懂了什么:理解词语和诗意ⅱ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ⅲ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ⅴ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板书课文题目:《池上》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800多首诗。(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2、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3、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