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梅雪****6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填空题1、灾前准备: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____,牢记地震撤离____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答案:应急救援包路线解析:略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答案:人口机械增长解析: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1小提示: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____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____::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____: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③____: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①自然土壤:森林土壤剖面构造:____层、____层、____层、____层、____层、母岩层。耕作土壤剖面构造:____层、____层、____层。答案:矿物质砂土壤土黏土有机腐殖质淋溶淀积母质耕作犁底自然解析:略4、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__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答案:快速解析:略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材料二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2材料三美国人口构成情况。材料四美国人口3.27亿(2018年),占世界人口的4.3%,但是能源消费却占世界总量的23%。(1)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于____型,具有____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3)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可知,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____(较大或较少),会使其人口容量____(减少或增加)。答案:(1)现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人种复杂多样,典型的移民国家。(3)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多。(4)较大减少解析:本题以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为背景,并结合美国人口及构成情况、能源消费情况等材料,考查美国人口的变动特点及人口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3(1)目前,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受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于现代型,即“三低型”,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2)读图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人口具有持续增长的特点,人口总数超过3亿,属于世界人口大国;材料二反映了美国人口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和人均寿命高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美国人口构成具有种族复杂,人种多样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以移民为主的国家。(3)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多,所以人口的死亡率较高。(4)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4.3%,但是能源消费却占世界总量的23%,说明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人均消费水平过高,会使其人口容量减少。综合题6、读我国流动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材料二下表为2014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4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人口流流出流入动地区构成四川16.8%广东36.7%安徽11.3%浙江9.0%湖南11.0%上海7.6%江西8.6%江苏6.4%河南7.4%北京6.6%湖北6.3%福建5.1%其余38.6%其余28.6%流动人口城乡村75.6%22.8%4乡构成城市24.4%77.2%材料三下图为根据2014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1)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简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出区和流入区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说出对流入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流动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呈现就近流动趋势;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农村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