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作业指导书实用文档.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作业指导书实用文档.doc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作业指导书实用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作业指导书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公司预应力管桩施工.2.作业准备2.1技术准备2。1.1熟悉图纸,进行管桩施工技术交底。2。1。2绘制桩位布置图,对桩位进行编号。2。1.3对进场的管桩质量验收.2。1.4对上道工序验收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2.2人员配备:每台静压桩机配备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机长1人,电焊工2人起重工1人记录及测量1人.2。3设备及工器具配置:静压桩机1台,电焊机2台,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锤球1个,锯桩器1台。静压桩机增加时,其他设备及工器具根据需要增加。2。4材料、试验:根据设计要求的预应力管桩类型及时向厂家购买预应力管桩,要求在管桩进场的时提供产品合格证、材质单等质量保证资料。管桩进场后再检查有无开裂,桩端承力板有无脱空等。3技术要求3。1施工前,首先对进场预应力管桩的质量进行逐根检查,具体要求见(7材料要求).管桩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3.2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桩(不少于2根)。静压桩时做好静压桩记录,静压桩标准以达到桩端持力层、最后依静压力值作为控制标准.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载力,试桩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后,进行大面积施工。3.3根据插打预应力管桩的具体位置结构基底处理要求,绘制整个静压管桩施工顺序的桩位编号图。3。4确定施工方案、压桩顺序。压桩顺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桩的入土深度、管桩规格,依照先长后短、先大后小及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采用的静压桩顺序应尽量减少挤土以及对周围设施的不良影响。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工艺流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桩机就位第一节桩就位,对中调直压桩第n节桩起吊,对桩调整送桩接桩压桩至要求终压值(或桩长)中间检查验收移至下一桩位4。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试桩→确定工艺→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对中调直→静压桩→接桩→再静压桩→送桩→静压至设计深度→检验验收。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对预应力管桩种类应进行核实,使用材料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压桩前对管桩质量进行检验.5.1.1管桩试桩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要进行试桩。静压桩机施工通过试桩来确定静压桩设备及工艺。施工试桩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复压记录及试桩的检测记录.5。1.2管桩的存放①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②应按桩的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③宜采用“即用即送”的组织方法进行供桩,减少二次搬运及堆放;④宜单层堆放;叠层堆放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⑤叠层堆放时,必须在底层桩下设置二道贴地垫木,位置分别在桩身两端0.2L处。层与层之间可不设置垫木,但底层边缘处的静压管桩应用木塞塞紧或用拉条拉紧,防止管桩滚动.5.1。3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抱压式压桩机使用的桩,可用压桩机上吊机取桩;顶压式压桩机使用的桩,需另配备吊机进行取桩;对于叠堆层数不超过2层的管桩,可拖拉取桩;③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5。2施工工艺5。2.1静压桩施工①压桩顺序,应遵循减少挤土效应,避免管桩偏位的原则。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送桩、接桩方便。工程桩施工中经常检查,有无因挤压情况造成桩位偏移。②静压桩施工质量由第一节管桩控制.首先要调平机台,管桩压入前要准确定位、对中。第一节管桩下端安装钢桩尖.第1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3%,在压桩过程中,用经纬仪和吊线锤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监控桩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测量人员对压桩进行全程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校正,以保证桩的垂直度。③合理调配管节长度,尽量避免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每根桩的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3个;接桩焊接采可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也可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时先四点对称点焊,再满焊工艺,焊接时应保持桩的垂直度,桩偏斜时可在焊缝处填塞薄铁片处理。焊后应等焊缝冷却后再静压施工.焊缝冷却时间不少于8分钟。④在压桩过程中,静压桩基不能悬空,应随时检查压桩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研究、处理:a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b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e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⑤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及时截除,避免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截除应采用锯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