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副脾占正常人10%-30%。最常发生于脾门,其次位于胰尾部附近。1-5CM。多系偶然发现,无临床意义。其意义在于不要将副脾误诊为其它肿块。CT表现:平扫密度与脾脏一致。增强后与脾脏同样强化。有时可见供血血管。二、脾囊肿1.寄生虫囊肿:包虫囊肿2.非寄生虫囊肿:(1)真性囊肿(2)假性囊肿:外伤、感染、梗塞、胰腺炎。继发于胰腺炎的假性脾囊肿继发于胰腺炎的假性脾囊肿:三、脾梗塞常继发于心脏病血栓脱落、多发性动脉炎、胰腺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CT表现:三角形、条形、片状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尖端指向脾门,基底在脾包膜处。单发或多发。不强化。四、脾脏肿瘤(-)恶性淋巴瘤继发常见,原发少见。病理分四型:均匀弥漫型、粟粒结节型、多肿块型和巨块型。左上腹痛和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CT表现:不能全部显示1、脾脏弥漫性肿大,无特异性。2、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大于1cm,单发或多发。3、轻度强化但低于正常脾脏的强化程度。4、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二)转移瘤较原发性肿瘤多见,血行转移常见。原发灶:肺癌、胃癌、结肠癌等CT表现:无特征性。1.多个大小不等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不均匀强化。2.巨大肿块,中央可有坏死。3.脾大。4.注意和淋巴瘤鉴别.(三)白血病脾脏增大或低密度肿块。CT表现:类似淋巴瘤(四)血管肉瘤又称恶性内皮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生长速度快,愈后差。CT:多发或单发低密度肿块,可含有囊变、坏死区。明显不均匀强化。(五)血管瘤先天性疾病。原发或全身性血管瘤的部分病变。单发或多发。CT表现:同肝血管瘤。THANKYOU四、脾外伤1.脾挫裂伤条形、不规则形、圆形低密度区,可合并腹水。2.撕裂伤脾实质分离、撕裂处血肿。3.脾内血肿高密度,随时间推移,CT值逐渐降低。4.包膜下血肿新月形或梭形高、低、等密度影。脾受压移位。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