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资料仅供参考物理学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宋洋制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为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最一般的方法的理论。哲学也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地位问题和同一性问题。1由哲学研究对象决定。哲学对象是存在于一切个别、有限的事物中的一般本质和规律。2由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它揭示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根本特征。3由在实践中的地位决定。它直接关系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成败。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按照历史形态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性)、近代唯物主义(理论性、原则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唯物主义(马哲)。唯心主义按照理论形态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客观世界之外支配世界的精神实体)和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本源在主观意识)。4.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哲是彻底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体现在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马哲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统一。二.基本原理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哲学不能脱离具体科学而发展。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和两大阶级矛盾简单化。2自然科学条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3理论条件:康德的主体性、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1马哲的诞生使得哲学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出现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以现代生产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为基础,做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并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2马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哲的两个显著特点即实践性与阶级性。3唯物史观的创立,一方面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统治,另一方面(连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基本概念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存在于意识之外。2.运动:运动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3.时间和空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4.规律:规律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机能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形式主观性、内容客观性。二.基本原理1.列宁的物质概念的意义问题1揭示了物质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们意识的客观实在。物质第一,意识第。2揭示物质可知性,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3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抓住了事物共同本质,克服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局限性。2.运动观第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第二,运动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的运动总是表现为具体的运动形式。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物质承担者和规律性。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三,动静是辩证统一的。静止是有条件、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联系表现在:1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互相依赖。运动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静止离不开运动又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时空观1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空的物质运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2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时空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意义:是1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必要条件2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3成功地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4.规律观规律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规律是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可重复表现性、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普遍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也是规律的绝对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规律问题上根本对立。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其客观性和普遍性,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既反对非决定论,又反对唯心主义的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既承认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阐明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意识论的起源、本质、作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