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docx
上传人:葫芦****io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docx

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课文记叙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于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第二段〔第4自然段〕写花如潮,有声有色。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看花的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慨。2.本课有许多联想的句子,可以帮助学习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落实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3.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原载1962年5月6日?人民日报?,选入教材时有删节。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年龄的看花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学习课文第一段。〔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2.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3.检查自学情况。〔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下半局部,注意笔顺,共12笔。簪花:中间局部是,不是无,书空。〔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驻足:驻,车马停止。停住脚步。鼎盛:鼎,正当,正在。正当兴盛或强壮。依依不舍:依依,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美。接踵摩肩:踵,脚跟。脚跟碰脚跟,肩膀擦到肩膀,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给课文分段。4.学习课文第一段。〔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2〕讨论。①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情,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熟读这一自然段。②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桔枝瘦叶--花园锦簇,一个花和海洋。〕〔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5.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2〕朗读课文。内容总结〔1〕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课文记叙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2〕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于学生反复诵读〔3〕3.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原载1962年5月6日?人民日报?,选入教材时有删节〔4〕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下半局部,注意笔顺,共12笔〔5〕簪花:中间局部是,不是无,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