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五年级组一、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2、字(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3)按要求写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3、词语(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4、句子(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默写;(5)补足词语;(6)词语搭配;(7)会修改病句;(8)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5、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6、口语交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7、阅读能准确理解重要课文片段,并能完成相关的课内阅读练习。能独立完成《小学生同步作文》里的课外阅读及其他课外阅读。8、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二、复习目标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词语,做到书写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三、复习重点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五七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四、复习难点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五、复习形式单元复习、分类复习和综合复习相结合。六、复习方法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1、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专题复习,重点是掌握生字词和常见的多音字。2、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课文的重点段落。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4、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增强阅读能力。5、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从而帮助自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七、复习材料课本、新课堂同步练习、配套练习、小学生同步作文、单元检测练习和专项练习。,八、复习时间2016年12月12日—2017年1月5日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二、复习内容本册八个单元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随课生字词,7次习作训练和7个回顾?拓展,及语文小知识。三、复习总目标:1、能正确认读课后《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150个生字。2、初步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4、复习掌握、积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日积月累”中的词语,能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部分词语还能在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5、了解和掌握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品味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6、复习掌握句子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和按要求进行一些句式的变换。7、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