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程俊婷设计说明:一、引入——理解亲人的含义。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词—“亲人”,明确亲人就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讨论血缘亲人的爱;接下来引导讨论不是亲人也叫亲人的人,让学生自己说说有哪些,体会给予了我们爱的人也可以叫亲人;转而跨越了国界,导出了“战争期间受难的朝鲜人民”,认识到他们也需要爱,从而引出文章的背景,为引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深入——学《再见了亲人》介绍战争结束后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互帮互助,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八年中建立的深厚感情。接下来学习课文。学生自主读书,讨论对三位人物的理解,从典型事件入手。以“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亲人”这个大问题出发,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这些事例中,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引读—抒发情感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引导学生成为其中的一方,设身处地地与亲人告别,通过节选文章中的个别片段,让学生通过诵读来表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分别之时表现的不舍之情。其中一个片段:与朝鲜大娘的送别,通过“恳求—哀求—命令”的形式的诵读,层层推进,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教学目标:1.感受亲人给予的关爱,同时认识到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同样也能给予爱。2.通过作者在文章中安排的事例,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之间的深情厚谊。3.深情朗读,体会中朝人民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2.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并用朗读体现情感。3.学会具体地讲,概括地讲,积累语言,训练表达。课前准备: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体会亲人之情在上课之前,程老师要在黑板上写一个词。(教师板书:亲人)生齐读、再读同学们,亲人是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等这个人叫做“亲人”,而且我们每天都在我们亲人的怀抱中感受他们的爱,同学们长了这么大,每天都会和他们发生一些故事,结合你自己身边父母的体会,你能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生交流,探讨发表个人意见(教师适时让学生所提到的关键词板书于黑板上)总结:我们一起将你们对亲人的理解来读一读,亲人就是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亲人就是关心、关怀你,亲人对我们永远那么无私。(划横线的词语是教师课前预设)2.体会“亲人”之情你们发现没,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也被我们称为—亲人,你觉得有哪些人可以被你称之为亲人?生交流,教师适时提问原因总结:我们可以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中感受他们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关怀,同样我们可以称之为亲人!3.背景铺设:五十年前,朝鲜人民他们在被侵略的恨当中,无奈当中,他们也急需亲人的帮助和关怀,于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起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课件出示相关文字和图片)4.激情导入:他们在那里帮助朝鲜人民奋战了八年,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你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几年?这些年你们与老师、同学朝夕相处,感情非常深厚,那我们的志愿军在浴血奋战八年,他们与那里的人民感情一定非常深厚,战争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以正义战胜了邪恶,取得了胜利,所以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回国了,于是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朝鲜人民的手说—“再见了,亲人”,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再见了,亲人”,已经钻进了火车,他们会说—“再见了,亲人,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在呼唤着说—“再见了,亲人”!(教师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二、初读课文他们呼唤着亲人,如此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是什么使朝鲜人民和志愿战士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怎么就成了亲人了呢?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好好在课文中找一找,联系我们课文中的相关事例,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成为亲人?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2.讨论:为什么他们会成为亲人?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事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教师抓住关键词:“雪中送炭”、“唯一”,抓住“关键句”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引领学生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间的深情厚谊)随机板书:大娘洗补衣服几夜未眠冒险送打糕昏倒路边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救侦查员失去妈妈大嫂挖野菜身受重伤总结:为了志愿军,可以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也爱志愿军,他们的情谊就像课文中讲的那样—“比上还高,比海还深!”所以他们就是—“亲人”。难怪,分手时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他们都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