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课件: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第1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
上传人:a是****澜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6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课件: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第1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

2016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课件:第3章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第1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湖南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第一点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本考点为湖南省必考考点之一。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说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一、答题方法1.鉴赏意象型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④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过程】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自把孤樽擘蟹斟”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柔橹风前语夜深”是物我相通的拟人化的句子,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是关键词语。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2.鉴赏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说说它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的关系。……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说出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④紧扣题干要求,拟写答案。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过程】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秋月”“砧声”“莲叶”“未眠鸥”等景物。这些景物烘托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分析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的荒馆、秋月,是冷色调的;砧声、沙沙作响的莲叶、不眠鸥的鸣叫,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搅乱了诗人内心的宁静。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境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的,应是孤独、寂寞、伤感的。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象;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诗人无限的愁肠。难眠的鸥鸟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二、易犯的错误1.不明确形象的含意,找不到形象,无法概括形象的特点。2.回答问题时,忽略了形象背后所包孕的人物情感。3.缺乏常识导致失误,比如不知道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一点可利用附录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考场必胜锦囊”中的对常见意象的例举来解决。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