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临港一中年级高一学科历史编者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预习导航】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明初,存在宰相一职,但处境尴尬。2.诛杀宰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权分。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宣告废除。参看P16资料回放:为何明朝废除宰相?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根本原因:过大,威胁。二、内阁的出现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职责都是辅佐处理全国政务不同地位法定非法定职权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对皇权作用制约皇权不能制约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当政时期),的权力凌驾于、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亲政后,设,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置,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探究路标1、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唐、宋、明各采取了哪些措施?2、明朝设立内阁的原因是什么?内阁制有何特点?合作探究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探究路标1、康熙帝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2、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整合提升】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清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史实:秦朝:设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皇帝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总体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课堂达标】1.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3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精简政府机构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A明宣宗时B.明英宗时C.顺治时期D.康熙时期5.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实质就是宰相。因为内阁首辅()A.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B.对很多问题能直接决策C.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力D.在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皇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峰的象征是()A.设参知政事B.实行行省制度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10.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走进生活】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