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内训练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内训练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高一历史学案: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内训练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内训练学案教学目标:知道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产生的背景作用及实质;内阁、军机处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不同知道中西君主制度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丞相制度的废除情景激疑明太祖首先在地方上就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这样就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宰相。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宰相的权力也随之扩大了,相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1.HYPERLINK"http://"原因(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中书省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皇权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明初执掌宰相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2.概况1380年,明太祖在诛杀胡惟庸的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以后不许设立丞相。3.影响秦以来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达到了新的高度。典例剖析【例1】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分理天下为大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是为了:()A缓和君臣矛盾B.避免权力集中C、提高工作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变式题1】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要点如下,您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凋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知识点二内阁的创立情景激疑1380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宰相制度正式废除,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一来,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疏忽。还有谁能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这种情况之下,便产生了内阁。1.创立与发展的基本过程(1)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政务繁多,他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他们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由明太祖亲自主持。(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大学士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成员多至五或七人,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明宣宗时,开始将部分奏章交到内阁,由阁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贴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审定,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出,交付施行,称为“批红”。至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首辅更是权压众臣。(4)首辅张居正当权时,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2.评价(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呈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典例部析例题2、《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HYPERLINK"http://"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知识点三情景激疑你看过《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吗?要是看过的话,一定对雍正设立的军机处有所了解。里面提到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但是内阁距离内廷又太远,不方便及时处理军机大事,于是,雍正就在隆宗门设立“军需房”,后来正式改名为“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1.议政王大臣会议(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共治国事"。皇太极继位后,为削弱旗主的权力,又增加参与议政的人数。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议政会议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2)皇太极还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南书房的设立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名义上是陪同皇帝读写字、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