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标导航】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2.结合教材93页图5-8,进一步阐明线粒体的结构。3.结合教材图文,阐明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一、细胞呼吸的概念(阅读P91)1.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内。2.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3.呼吸产物: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4.反应类型:。5.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阅读P91-92)1.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菌。2.产物检测(1)CO2能使澄清的变浑浊,或使水溶液由变再变。(2)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和溶液发生反应,变成色。3.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对比实验不设组,均为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三、有氧呼吸(阅读P93-94)1.概念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2.过程判断正误1.细胞呼吸的场所是有线粒体的细胞。()2.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3.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4.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会使重铬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5.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6.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7.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要的酶在线粒体基质。()答案1.×2.√3.×4.×5.×6.×7.×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2.实验装置4.结果分析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从A中取少量溶液,加入酸化的重铬酸钾,有灰绿色生成,说明产生了酒精。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甲乙装置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答案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是否有CO2和酒精的产生甲中用橡皮球或者气泵充气的目的是保证A瓶中有氧气存在,乙中B瓶密封保证无氧环境。2.图甲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答案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保证了通入酵母菌培养液的气体不含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B瓶装好后,要过一段时间再连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是为什么?答案B瓶封口后,锥形瓶内的空气中有氧,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也产生CO2。所以,要过一段时间,等B瓶中氧气消耗完以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保证通入石灰水中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静置一会再与Ⅲ连接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问题导析】(1)两个装置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2)Ⅱ处产生的酒精进入Ⅲ;(3)让Ⅱ先静置一会的目的是,以保证酵母菌进行呼吸。(4)装置甲中的NaOH的作用是。答案C【一题多变】(1)为酵母菌呼吸营造无氧环境可以将葡萄糖培养液煮沸排出气体,再放入酵母菌,并在液面放一层石蜡油。()提示: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放入酵母菌。(2)为了检验进入A瓶的气体有没有CO2,可以让气体进入甲瓶之前通过澄清石灰水。()(3)在检验酵母细胞呼吸产物时,可以品尝看是否产生了乳酸。()(4)酵母菌有氧条件下的培养液含有更多酒精。()答案(1)×(2)√(3)×(4)×二、线粒体与有氧呼吸1.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3]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2]嵴,大大增加膜的面积,线粒体内充满了液态的[4]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1.根据上表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去向。答案2.有氧呼吸和物质燃烧有什么异同,结合下表分析:2.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C.第②③阶段的进行,需在有氧条件下D.第①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问题导析】(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需要,有产生;(2)产生ATP最多的是第阶段;(3)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在条件下进行,因为丙酮酸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