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年生活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家庭是一个单一的、不可再分的单位,就像一个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打开的黑匣子,里面藏着外人难以窥探、自己可能也不自知的秘密。如果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家庭就是能够破解这个难题的黑匣子。打开孩子幼年生活的黑匣子,我们会发现,原来孩子出现的问题在他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有征兆:三岁的时候,他一离开妈妈就哭,所以他现在很依赖妈妈,什么事情都要妈妈解决,难以适应住校生活;五岁的时候,他画了一只很丑很丑的小鸭子,还津津有味地给爸爸妈妈讲他心中那个七彩小鸭打败坏人的故事,妈妈当时很累,敷衍了一下,爸爸真心觉得那只鸭子丑,没有耐性听下去,他们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心中原来住着一个美妙奇幻的童话世界……现在孩子已经不会幻想了,他踏实了,父母却抓狂了,因为孩子的作文写得干干巴巴,语文成绩一直不上不下……幼时生活的环境以及父母或身边的人给予孩子怎样的感受,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待亲朋或陌生人的态度,独立自主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是由孩子根深蒂固的习惯决定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难以改变的。如果父母期望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教育或素质,那么自己应该先做个高尚的人。这样,才能给子女以良好的道德与情感教育。那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透过日常的生活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之中的呢?一位妈妈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她买过一对布娃娃,她爱不释手,晚上也搂着娃娃睡觉,还会把娃娃摆正,然后和它们说话,给它们唱摇篮曲。有一次,我听见女儿对娃娃说:“娃娃,你要乖啊,你不乖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不许玩水,不许和妈妈对着干啊,妈妈说的都是为你好!不听妈妈话的都是坏孩子。”娃娃没有反应,女儿便又饰演娃娃的角色,一个人玩得很开心。女儿和娃娃的假想对话几乎一半以上来自我和她的对话,我听后深刻地意识到原来我对世界的看法,我对真善美、好与坏的各种设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我的女儿的,我知道了自己言行的重要性。当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大人的话时,我们常常被孩子的幼稚和语言内容的成人化之间的反差逗得开心不已,但是等我们真的安静下来,就会看到自己是怎样把自己的主观意志或人生价值观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幼儿是以各种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凡是幼儿能够看到、听到、体验到或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叫做早期教养,比如走路、吃饭、说话等。如果幼儿在这些成长过程中遇到难题了,父母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和适宜的引导。但是,是不是父母所有的教诲和指导都能被孩子接受和吸收呢?通常,我们喜欢给孩子讲一些空洞的精神,比如学习雷锋之类的。雷锋是很伟大,但我们能把“雷锋精神”四个字的细节讲出来吗?能够在孩子的生活中进行很切实的指导,并且给他有助益的体验吗?都说学雷锋,结果没有几个学得像。这不是大家不愿意学,而是大多数人讲不出来雷锋好在哪里,精神很感动,细节却抓不住,伟大这个东西已经成了一种抽象的精神。父母都说不明白的东西当然很难让孩子理解明白。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和心智,不要灌输给他难以接受的理论和事实。“三好学生”是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一个词汇,代表学习好、身体好、品德好。我常常怀疑,三好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怎么测验出来的。我在美国、欧洲读书的时候,发现那里既没有选模范生,也没有“三好学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非常明白:绝大多数三好学生都是“好”在智育上,只是因为功课很好就可以成为“三好学生”。大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每当我们的生活出现疏漏,我就故意在她面前说:“哎呀,这事情爸爸没想到,对不起啊。”如果是我太太的责任,她也故意跟她说:“哎呀,这事情妈妈不好,妈妈不对。”其实,我们是要她习惯,爸爸、妈妈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不要紧,坦率地承认并且及时改正就好了,她也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敢于承担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份责任。这种形式的话,我们在女儿面前讲了三年,使她终于懂得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了。我大女儿读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抱着个玩具突然走到我身边说:“爸,我刚犯了个错误。”我们的教育有功效了。在我们家,承担已经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了,我的女儿们会为这个家庭做事,但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推诿。这是一种人生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现在,很多家长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好。我们会发现: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公司里可能不太爱交流,一个功课很好的学生在公司里总是跟别人过不去,一个在学校里一直表现很优异的学生到了公司总是没有很好的创意。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父母没有给孩子真正的人生教育。只关注功课的中国父母们只会让孩子成长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窄,让孩子的优秀变得越来越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