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浅议词的虚实——代词是实词还是虚词田俊杰我们一说起词类,自然会想到分为两大类:虚词和实词,可究竟以什么标准划分的呢?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上说:“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实的本义为“货贝充满屋内”,那么“实字”,即有实实在在含义的含义的词。又说:“虛,大丘也。”“虚”,为大土丘。《段注》:“虚本謂大丘,大則空曠,故引伸之爲空虚。又引伸之爲凡不實之稱。”所以,虚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字,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所以,实词虚词的划分,最早是从词汇意义的角度来划分的,这也可从古代训诂学家那儿得到证明。例如清人袁仁林在其所著的《虚字说》的《序》中说:“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词也。在六?分虚实,又分虚实之?,皆从事物有无动静之处辨之。若其仅属口吻,了无意义可说,此虚之虚者,故俗以虚字目之。”又说:“圣贤垂训,学士擒辞,事理?端,语言百出。凡其句中所用虚字,皆以托精神而结语气者。通其实虚,容不审乎?”袁仁林在这里认为“虚字”是那些“了无意义可说”,是用来“托精神”、“传语气”的词。清人刘淇也对“虚字”进行解说:“构文之道,不过虚字实词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刘淇给实虚字下一个比喻性的定义:(《助字辨略?自序》)“体骨”,即为有实在意义,“性情”即无具体词汇意义,但又是必不可少的,起着重要作用2的。这个形象的定义和袁仁林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建忠著《马氏文通》,标志着我国语法学的正式建立,马氏对虚词的理解也未超出传统训诂学的范畴。他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今以诸有解者为实字,无解者为虚字,是为字法之大宗。其别,则实字有五,虚字有四,此外无字。故虚实两宗,可包括一切字。”(《马氏文通校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这里对实词和虚词的定义比较明确。比较袁、刘、马三人对实词虚词的认识,其实是统一的:“虚字”和“实字”的“虚”和“实”,就是运用虚实两字的引申义,具体指“字”的意义的虚实。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训诂学家认为:词汇依据意义的标准分为两大类:虚词和实词。那么,我们依据此标准考察一下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不同的词类的一类词,名词、数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等,例如:1、“我”、“谁”、“什么”代替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等。2、“多少”、“几”、“若干”代替数词,表示数量。3“那么”、“这么”、“多么”代替副词,表示程度、语气等。4、“怎么样”、“这样”、“怎么”代替形容词、动词,表示性状、动作。我们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它们的意义比起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确实比较“虚”,尤其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没有固定的意义,3意义很虚。因此,代词应是虚词。古人就是依据意义的标准把代词归入虚词类,有《说文》为证:“者,别事词也。”“尔,词之必然也。”“词”是许慎表示虚词的术语。而且,《经传释词》、《助字辨略》、《词诠》、《古书虚字集释》等传统虚词专著,都收列代词。所以,古人一致把代词看作虚词。但是,今天我们一提及虚词,自然想到是语法上分类,所以仅从意义来划分词类,是不符合科学的语法观点的。所以,似乎我们应从语法上理解虚词的性质:“‘虚词’、‘实词’的对称,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修订本,第9页)“根据词和词相对立的语法特点,汉语的词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从语法意义上说,是能够作句子成分的词,从语法形式上说,是能够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构成词组的词。虚词恰好相反。”(张静主编《现代汉语》,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句法或成分上边,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汉语里,大部分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种词叫实词;有一部分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它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种词叫虚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4《辞海》和三本高校统编教材《现代汉语》对虚词所下的定义基本一致,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排斥了意义标准,认为虚词是语法上的类,即依据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来划分实词虚词。那么,我们依据语法标准考察一下代词,我们还利用上面提到的那个例子作分析。1、“我”“谁”“什么”代替名词,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等,自然可单独作主语宾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