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堂笔记.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课堂笔记.doc

教育学课堂笔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一、教育学:(P3)类型:概念要求:实记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科体系(三个维度)(P6)类型:选择要求:看教育学科体系的变化,它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维度组成。教师――认识教育(重点了解第三节)――认识教育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重点了解第三节)一、教育质的规定(如何理解教育)(P12)类型:选择要求:多看:(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单选)二、教育的概念:(P13)类型:概念要求:实记性质:重点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三、教育的基本要素:(P15)类型:多选要求:多看(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是好的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可以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五种成份。四、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P15)类型:选择(多选)要求:了解(一)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二)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三)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五、教育的发展:(P19)类型:概念要求:实记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六、远古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区别:(P19)类型:选择或简答要求:理解记忆(一)远古教育方面:1、非独立性;2、贫乏性;3、无阶级性;(二)古代教育方面:1、教育具有独立活动领域;2、教育内容丰富充实;3、教育具有阶段性、等级性、狭隘性;4、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七、我国教育比较重要的几个时期:(P23)类型:选择要求:了解(一)1957年,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我国教育方针;(二)1958年,国家第一次正式提出教育的目的;(三)1982年,中国宪法中有了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四)1995年,单独立法。八、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P25)类型:单选要求:了解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单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单选)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九、教育目的(P26)类型:概念要求:实记(一)教育目的:(实记)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二)基本组成部分:(了解)1、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2、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选择)1、个人本位论;由人的本性、本能决定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由社会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十、教育目标及目标体系(P29)类型:概念+多选(简答)要求:实记+理解记忆(一)教育目标:(实记)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二)教育目标体系:1、第一层次是教育目的<远期、理想目标>;2、第二层次是教育目标<远期、理想目标>;3、第三层次是课程目标<中期、中程目标>;4、第四层次是单元目标<近期目标>(行动目标)。十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P33)类型:论述要求:理解记忆(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P34)类型:简答要求:理解记忆1、遗传的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3、教育因素。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4、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生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P37)类型:简答要求:理解记忆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出阶段性,要抓最近发展区;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抓关键期;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P40)了解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化。十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P45)类型:选择+论述要求:了解+理解记忆(一)教育对物质产生的作用:(P48)选择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P49)论述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理解记忆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2)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3)政治对教育的作用的第三种手段是法律。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常用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其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