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堂提问的艺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课堂提问的艺术.doc

教育学课堂提问的艺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提问的艺术汤少聪发布时间2010-11-1719:22:2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性地、无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是不妥当的这样容易把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被提问的学生未答上来或未答完全既不启发重答也不适当评价又让另一个学生回答或刚有学生勉强答出下一个问题又紧跟而来??这种简单的是非式提问学生根本没有思考时间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学习即便有创新思维也没有时间去发挥完全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画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的局面。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整体设计出在课堂中哪些地方要提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提问提问哪一层次的学生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同时要考虑运用哪些知识回答。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且答后通过评价要给出准确的答案。1、设计情境式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众所周知新课标中数学内容前后联系最为密切所以“温故”才能“知新”。那么在探究新知识之前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新欲望使他们迫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相关的知识论证使学生充分运用思维去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展旧的知识发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有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常听到有些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但做题就发愁”。究其原因就是分析问题的思维缺乏灵活性。然而我们对优等生与学困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问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猜想又对每一种猜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论证一旦一种猜想思维受阻碍时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学困生从同一问题的信息源产生的猜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3、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人才培养的诸多能力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高度应变的创新能力而应变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公式独特的证明或应用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而经历提出问题、建立猜想、论证、性质推理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前教案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开放式的提问。1、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回答。数学虽然严密性高但灵活性是比较强的因此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同时也获得新奇⒍捞氐姆从Υ佣嘌嘉墓憷缘牧榛钚浴?例如现有一问题父亲现在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两倍当父亲38岁时儿子10岁现在父子俩各是多少岁学生分组分析当父亲38岁时儿子10岁说明父子年龄相差38-1028岁这是一个隐藏不变量。我们可以肯定当儿子10岁时父亲的年龄为38岁此时父亲年龄不是儿子年龄的2倍。在此之前也不会有这个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是若干年后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