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pdf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厦门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注意事项:1.所有试卷的选择题,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涂卡时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题号要一一对应。2.答题卷和作文内容请使用黑色中性笔或黑色钢笔,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规定答题区域不得分。3.试卷只交答题纸,并务必按要求写清自己的考号和班级、座号和姓名。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一段盛传不衰的千古佳话消溶于灵山秀水之间时,便赋予它梦一样扑朔迷离的云翳(yì),史诗一样深邃丰富的内涵,令人在陶醉中思索,在思索中慨叹盘桓(yuán)。B.武则天于久视元年与近臣雅集时,效仿王羲之兰亭修禊(qì),曲(qǔ)水流殇,后将众诗辑成《流杯亭侍宴诗》,命凤阁舍人李峤作序,秘书丞殷仲容书丹,刻碑记事。C.所有房子都有被战火焚烧的迹(jī)象,户牖(fǔ)破败,箱柜凌乱,街巷空无一人。乱生的沙枣树和胡杨树终于自由了,到处都是一片失去控制的疯狂漫延的绿意。D.那纤小的茉莉花既不愁苦也不羞惭,它心里装着鲜(xiǎn)为人知的圆满,它容春天的音讯在花瓣下静卧,它微笑着肩挑盛(chéng)放清香的重担。2.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九岁不行则告诉不许于是怅然慷慨自以为得其实B.尝从人事空中而多窍临清流而赋诗臣欲奉诏奔驰C.列坐其次有感于斯文又有清流激湍余方心动欲还D.室仅方丈本自无教训亦崎岖而经丘余固笑而不信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生生所资(凭借)少长咸集(全都)余扃牖而居(关闭)不能喻之于怀(明白)B.不矜名节(怜惜)余韵徐歇(声音)舟行适临汝(辞别)其制稍异于前(规制)C.日薄西山(轻微)故病且怠(生病)迨诸父异爨(大概)感吾生之行休(经历)D.责臣逋慢(逃避)逮奉圣朝(等到)帝乡不可期(约定)景翳翳以将入(景色)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垣墙周庭乐琴书以消忧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具以表闻眄庭柯以怡颜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砯崖转石万壑雷C.或棹孤舟园日涉以成趣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东犬西吠余舟行适临汝不胜犬马怖惧之情高余冠之岌岌兮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修禊,古人于阴历三月上巳日(魏以后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沐浴,祓除不祥。B.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与“不图子自归”中“归”同义。C.秀才,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与隋唐科举考试的“秀才”相同。D.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以议为主,表达臣子对君主的规劝和建议。6.下列关于课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原文: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译文: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明明白的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B.原文: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译文:一天,祖母责备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为什么竟然每天静悄悄在这里,很像女孩啊?”C.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译文:(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D.原文: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译文: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愿,生与死都顺随自然?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