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优秀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大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自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你见过泉水吗?谁知道泉水有哪些特点?2.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3.师播放泉水图片,读“资料袋”,了解泉水。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齐读)3.分段朗读课文,纠音。三、再读课文,自学自悟1.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绿、深、清)3.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讨论。4.那么你是喜欢珍珠泉的绿、清,还是水泡的晶莹、闪亮?请你再细读课文,划出句子,用句式来说一说:“我喜欢珍珠泉的(),因为()(1)感悟“绿”出示: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a.引导学生划出文本中表示绿的词语,并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想到的情景互相说一说。b.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c.背一背。(2)感悟“清、深”出示: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a.说说水里还看见了什么?b.指导朗读。(3)感悟冒水泡的“有趣”。出示:“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a.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声读一读,认真想一想。(学生谈体会)b.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水泡的有趣?(-嘟噜-嘟噜,扑哧一笑)c.在作者眼里,这些水泡还仅仅是水泡吗?d.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5.讨论:你知道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泉底不停地冒泡泡,被太阳一照,泡泡呈现不同的光彩,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叫它“珍珠泉”。)四、再读课文,升华感情1.同学们喜欢珍珠泉吗?生活在那里的作者呢?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带着感情齐读这句话,要读出自豪感。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2.这些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其实,作者爱泉水爱家乡的这种感情已经渗透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也表达出来呢?请你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通过感情朗读向同学们作介绍。五、总结全文《珍珠泉》这篇课文描写的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作者抓住了珍珠泉的特点,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六、作业1.选取你最喜欢的家乡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然后和同学们交流。2.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4x珍珠泉泉水绿深清爱泉水水泡晶莹闪亮更爱家乡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体会抓特点表达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2、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1、自由读,给课文分段。课文可分为三段2、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