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垄断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垄断思想出现。在当时,重商主义是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反映了他们追求资本积累的欲望。它主张财富就是货币,国际之间的流通是财富的来源,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数量。因此,必须对对外贸易实行垄断,力求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这种商业垄断思想为垄断理论提供一定的基础,是早期西方垄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初期大卫·李嘉图(DavidRicado,1772—182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的第一章“论价值”中,他提出过稀缺性垄断的思想。19世纪上半叶约翰·穆勒(JohnMill,1806—1873)英国经济学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垄断的概念。提出“地租是垄断的结果”。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安东尼·奥古斯汀·古诺(AugustinCournot,1801—1877)法国经济学家是第一位提出完全垄断、双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精确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在《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古诺研究了完全竞争形态、垄断形态和双头垄断形态的市场运行机制。此书是西方经济学中最早提出双头垄断理论的著作。从经济思想史角度来说,古诺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把边际原理应用于构建一套精心的厂商理论,但实际上古诺提出了许多如今看似经济学常识的东西。19世纪最后30年至20世纪初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Bertrand)法国经济学家F·Y·埃奇沃思(FrancisYsidroEdgeworth,1845-1926)英国统计学家,数理统计学的先驱凯莱基(J.Kelleky)、提出来“垄断程度论”,认为垄断在与竞争的融合过程中,垄断占有的程度不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对于垄断的效率特征是持不能定论的态度的。一方面,他认为垄断者追求纯收入最大化,供给价格小于需求价格,因而经济不会自然达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垄断经营能够获得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各种经济,因而不一定是坏事。马歇尔冲突是指马歇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美国哈佛大学爱德华·张伯伦(EdwardChamberlim,1899—1957)《垄断竞争理论》(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的垄断理论主要特点首先,摒弃古典学派把完全竞争市场作为普遍存在的假定,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只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其次,进一步完善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理论。第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产品差别(productdifferentiation)这一新的理论概念,来解释垄断形成的原因。“厂商理论”19世纪末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BatesClark,1847.1.26—1938.3.21)美国边际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托拉斯组织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率优势,联营本身常常是形成足额资本和在经济萧条阶段应付灾难所必需的。乔治·冈顿(GeorgeGun-ton)进一步论述了垄断的优越性。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1885—1950)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他的垄断学说颇具特色,开创了垄断理论的新思路。在他的早期著作《经济发展原理》(1912)一书中,创立了以“创新”概念为特色的动态发展理论,时隔30年后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一书对垄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熊彼特是指责学术界妄加垄断以不实之词、为垄断正名的主要学者。熊彼特主要的创见是提出了创新理论。20世纪50年代新制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K.Gal-braith)美国经济学家在代表作《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一书中,提出了他的基本理论——“二元体系论”。加尔布雷思把对大公司权力结构的分析发展到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这是新制度学派的重要发展,也是加尔布雷思垄断理论的重要思想。垄断扭曲阿诺德·C·哈伯格(1954)证明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导致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存在资源配置低效率。这是垄断与定价行为相联系的扭曲。莱本斯泰因(1966)证明由于缺乏竞争,垄断企业平均成本比完全竞争企业要高,存在“X效率”损失。这是垄断的成本扭曲。塔洛克(1967)证明企业争取垄断利润的寻租行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是垄断与寻租行为相联系的扭曲。上述三方面的扭曲构成了垄断扭曲分析的主要内容。20世纪40年代哈佛学派梅森(F.S.Mason)系统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者贝恩(J.S.Bain)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谢勒(F.M.Scherer)在1970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