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反思到教育叙事研究.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教学反思到教育叙事研究.doc

从教学反思到教育叙事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本培训系列材料:从教学反思到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在教学生活中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反思,研究,进而形成研究结论,并将研究结果记录成叙事报告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通过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会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由于教育叙事研究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而且这种研究与教师的教学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许多老师都开始从事教育叙事研究。1.具体做法每周各教研组确定一至两名教师。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说课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观看课堂实录反思撰写教育叙事报告再反思-修订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一个过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它让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教学”,是一种重新回味和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是一个把接收到的信息和理念与自己获得的知识相融合,补充、修改、完善已有知识并加以创新的过程;是一种以研究、交流、行动为主体的行动研究式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是提高升华的过程,同时对其他老师也较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上做法,既让教师学会了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提升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新的增长点,真正实现了“学习从需要开始,反思从课堂开始,超越从探究中开始”,是一种非常切合教师教学生活实际的校本培训模式。教师经常一起备课,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学,因而形成一个开放的、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课后还有“研究”或“说课”活动,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备课组”、“教研组”、“教学和课题研究管理部”的主线。备课组:每学期每个备课组有两次面向全校的大型活动,从课到集体研讨的成果或经验。教研组:每次教研组活动前,教研组长必须确定一个问题,活动时紧紧围绕此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共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在一个阶段中形成问题系列,学期末将传统的教研组活动记录、教研组活动报告的形式上交,并展示交流,提升教研组校本教研的水平。教学和课题研究管理部:对教学质量进行随机抽测,并撰写分析诊断报告,指导教学工作。组织教师研讨学习,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控。2.写教育叙事时的注意点▲“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3.如何写好教育叙事⑴重在思考▲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⑵注意观察▲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观察当事人的态度。▲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⑶能够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的问题。▲清晰地表达问题。▲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追问问题。⑷注意学习▲从文献资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