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1成本费用核算的基本要求1.1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加强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不仅是事后的成本核算,还要对开支的费用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核和管理。对于合法、合理、合算、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费用开支,应积极支持,否则应控制,对违反规定的超支和浪费,应坚决予以制止,采取措施防止发生。1.2正确划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1.2.1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遵守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1.2.2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采用权类发生制来计算本期收益和费用。1.2.3正确划分产品费用的界限。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产品成本主要是指生产成本,即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在按计入当期损益。1.2.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不能直接划分分清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要采用适当的办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正确划清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才能区分开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防止盈补亏,掩盖超支的错误发生,促使公司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扭亏为盈。1.2.5正确划分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界限。1.3进行成本费用预测和决策,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1.4研究制订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编制可行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1.5实行成本费用控制,及时揭示成本费用差异,落实经济责任,促使公司努力降低成本费用。1.6建立完善质量成本核算,及时反映产品质量信息,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1.7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析,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1.8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产品成本是以货币额表现的产品生产耗费,要准确计算产品成本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1.8.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定额是企业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人的工作技能水平,在产量、质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等方面规定应达到的标准。、制定积极可行的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考核分析产品水平的重要依据;同进计算成本时也要用来作为分配费用的标准。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还应不断修订定额。各项消耗定额应分别由物资供应、设备动力、劳动工资和生产技术等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和修订。成本核算员应密切配合,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并按照定额资料编制成本计划。1.8.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凡是原材料的收发、领退,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以及产品入库等都要经过验收,办理必要凭证手续。每月生产或每批生产所剩余料,车间应该及时办理退库手续,下月生产或下批生产继续要用的,也要办理“假退料”手续。废料也要由仓库及时组织回收,处理收回残值。必要的计量器具要逐步配备齐全,并要经常进行维修和检验,保证正确无误。1.8.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凡是材料、工时、动力的耗费,在产品、半成品居公司内转移,以及产品质量的检验等,都必须有真实的原始记录。成本核算人员会同生产技术、全质劳人、供销等部门认真制定既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又符合成本核算需要,简便易行,讲示实效的原始记录,还要组织有关职工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以便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有关方面的管理提供原始资料。1.8.4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采用品种法进行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2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类,首先是将公司发生的费用划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两大类。而对于应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再继续划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制造费用等,也就是产品的成本项目。编制成本费用计划的程序3.1财务部会同生产计划部、两器产品部、劳动人事、质量保证部等部门及车间收集分析历年成本费用状况,消耗定额,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市场价格等情况,找出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方法,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目标要求,将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要求为保证各指标的实现,制定具体措施和计划。3.2各部门根据目标成本费用水平,制订有关措施方案,编制成本费用明细预算计划。3.3财务部综合汇总平衡,正式确定预算成本费用计划。3.4成本费用计划的归口编制。3.5技术部门(两器产品部门):单位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工艺定额、工艺改进计划。3.6生产计划部门:各规格品种产品的生产投入计划,生产定员计划,低值用品消耗计划。3.7质量保证部门:废品率指标(分产品、分工序)检验费用计划。3.8人事部门:产品、零件工时定额、劳动工资分配计划。3.9设备动力部门(生产计划部设备组):设备检修费用计划,产品能耗计划及节能计划。3.10供应部门(生产计划部供应组):材料采购价格计划。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