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科下册教材分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年级语文科下册教材分析.pdf

二年级语文科下册教材分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科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1.意图与目标:(1)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书写工整规范。(2)注意汉字间架结构,继续学习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能力。(3)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美,学会与人交流。(4)有表达的自信心,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与感兴趣的见闻。(5)对写话产生兴趣,学会运用积累的词句,学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2.特色与创新:(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二、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1.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2.深度与广度: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朗读,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掌握教材要求的生字,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意思。四、教学建议1.教学策略(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