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案例一《背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感知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2、理解作者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二、重点、难点重点是整体感知“四个背影”、“四次流泪”、“四种感情”。难点是感悟课文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以及平凡而伟大的父爱。三、教学设想:1、课前要求学生参阅课文后面的注释和练习题目预习两遍课文,或通过查词典弄懂课文字词的读音和意义。2、通过“时光隧道”、“名贵的画卷”、“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五味俱全的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等等学生可感的具体形象,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这些都可以用“寻宝”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阅读、浏览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以及朴实语言所饱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教学步骤:情景导入:上课前五分钟,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老师告诉学生,老师自己最欣赏这首歌的最后两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通过老师的试唱,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与“爱的奉献”为主题的著名散文《背影》。)简介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有关情况(第一、二项约需2分钟):投影: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写于1925年(这时作者已28岁)。作者回忆了自己20岁时候父亲在南京火车站送我回北京念书的事情。导入课文:既然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我们可以设想,通过一条“时光隧道”,让时光倒流到当年朱自清的现实生活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不过我们要先拿到两张“通行证”。第一张“通行证”就是要读准课文字词的读音,弄懂重要的、关键的字词和语句的意思;“第二张通行证”就是要掌握进入“时光隧道”的方法。字词积累(约需2分钟)。检查预习情况,看看有谁还没有拿到这“第一张通行证”。如果大家都已拿了“通行证”,就要求全班学生一齐读两次下列在课文中没有注音而又容易读错的、关键的字词的读音(投影)。差使()交卸()赋闲()嘱咐()踌躇()迂腐()栅栏()颓唐()琐屑()2、投影上面一些词语的解释,让学生立即说出相应的词语。A、用铁条或木条做成的类似篱笆而较坚固的东西。()B、(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C、犹豫不决。()播放课文录音(约需8分钟)。1、提示学生如何拿“第二张通行证”(投影):小小“贴士”(本堂课主要拿着有下划线为主要内容的“通行证”就能通过“时光隧道”):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或语句)写得好,或令你感受最深的?(可从课文的中心内容、思想感情、课文重点、描绘方法、细节描写、语句含义和作用、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等方面来思考。)说出来跟大家分享。2、让学生小声跟着课文录音一齐通过“时光隧道”进入年青时代朱自清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让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整体感知课文。)开始在“时光隧道”里第一回合的“寻宝”(也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可把学生感知出来的东西设想为“宝物”,看谁寻得的“宝物”最多最好。约需10分钟)。1、需要注意的事情:如果学生不能围绕课文的中心和重点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就投影下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用一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课文一共有几处写父亲的背影?哪处是重点写父亲的背影的?请说说你的感知。课文写了“我”流了几次泪?“我”为什么会流泪?这几次所流的泪饱含了作者什么感情?请谈谈你的感受。老师应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能力,让他们大胆设想自己的感知。如果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四个背影”、“四次流泪”,可启发学生进行如下的设想:设想一:可把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四次描绘,看作是“四幅画卷”。提示:其中第二幅是描绘得最为形象生动、最名贵的画卷。是令作者终身难忘的背影。设想二:如果把课文描写的作者的四次流泪,看作是“四株不同颜色的玫瑰花”,那四次的流泪可分别看作是什么颜色的“玫瑰花”?提示:(仅供参考,可珍重学生的个体感悟)1、黑色(具有悲哀的情调);2、红色(代表热情和感动);3、黄色(具有酸溜溜的滋味);4、紫色或白色(具有低沉和伤感的情调)设想三:如果变换另一种思维来想,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把作者四次流泪看作是“一盘五味俱全、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的话,那么这“四大块佳肴”各具什么味道?提示:(仅供参考,可珍重学生的个体感悟)1、第一块主要是“苦辣”味;2、第二大块主要是“甜”味,但夹有“涩”味;3、第三块主要是“涩”味;4、第四块主要是“酸辣涩”味。六、表扬“寻宝”最多的同学。开始进入第二回合的“寻宝”(引导学生重点注意对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