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之诸葛亮和曹操摘要:三国人才辈出、风云变幻,是各路英雄好汉演出的舞台,这些性格迥异的豪杰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幕幕建功立业展雄才的英雄赞歌,也上演了一幕幕催人泪下人叹息的英雄悲歌。本文选出诸葛亮、曹操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加以分析,从中学习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体味人物风采。关键词:三国诸葛亮曹操事迹性格特征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是各路英雄好汉演出的舞台,这些性格迥异的豪杰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幕幕建功立业展雄才的英雄赞歌,也上演了一幕幕催人泪下人叹息的英雄悲歌,至今街头巷口依旧津津乐道。那么不妨从性格分析的角度再去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再去体味那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本文从众多的三国人物中选出诸葛亮、曹操加以分析,从中学习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体味人物风采。一、“智绝”——诸葛亮(一)基本信息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体态:身长八尺(根据东汉计量单位合约184cm),容貌甚伟,有英霸之气,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附内容)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亮画像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母亲:章氏叔父:诸葛玄配偶:黄月英(黄硕)同族:诸葛诞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子女:诸葛瞻(亲子)、诸葛果(亲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重孙:诸葛颢(攀子)徒弟:姜维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性格: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情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借东风空城计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二)精彩片段如“三分隆中决策”、“博望皱初用兵(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吞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七擒盖获”、“智取三城”、“六出祁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造木牛流马”等。1、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2、火烧新野(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3、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4、智激周瑜(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5、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