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易错题查漏补缺数学:高考易错题大盘点 三 思维性失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高考易错题查漏补缺数学:高考易错题大盘点 三 思维性失误.doc

2013高考易错题查漏补缺数学:高考易错题大盘点三思维性失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症状三:思维性失误文科考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碍障和缺陷是客观存在的,而解题的分析过程,是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对所述内容进行归纳和演绎,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正面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加工的过程,如果不注意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不突破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就难以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导致解题时漏洞百出,顾此失彼。纠错良方: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有力武器,同时习题的灵活变通,引申推广以及反思评估也是不断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错因1:思维定势影响[例7](2008年广东联考)已知动点p(x,y)到定点A(2,0)之距离与它的定直线L:x=8的距离之比为,则动点P之轨迹方程为()A.B.C.D.+2+8x-56=0[错解1]由椭圆第二定义知:C=2,=8,则=16,=12,故选A[错解2]由椭圆第二定义知:=8,=,则:=32,=16,故选B[错解3]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C=2,=,则=8,=4,故选C[错因诊断]以上三种解法都是曲线在“标准”状态下的思维定势所产生的错解,实际上,只需验证符合两个条件的标准方程是否也符合第三个条件即可[正解]由题意得:=,化简整理得:+2+8x-56=0,故选D[纠错反思]要谨慎处理常规问题的变式形式,认真研究二者之区别与联系,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回归课本纠错良方:思维定势能引起知识的正迁移,也能起负作用,在求变、求新、求活的高考背景下,只有深入吸收试题中的新变化、新特征、打破过去思维习惯,合理整合有效信息,才是破解考题的关键所在错误档案:(1)(湖北联考题)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A.B.C.2D.错误原因是:忽视定义域,仅由函数表达式变形==tan2x推得:T=,而实际上T=(2)设an=-n2+10n+11(nN*),则数列{an},从首项起到第几项的和最大?关于n的二次多项式经常是用来表示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由于审题不清,很多同学错把-n2+10n+11当成Sn,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知识得到:n=5时,取最大值显然不合题意错因2主观臆断出错[例8](2006年全国高考题)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log2x(x>0)的因素关于原点对称,则y=的解析式为()A.=(x>0)B.=(x<0)C.=-log2x(x>0)D.=-log2(<0)[错解1]:把X换成-X,代入g(x)=log2x(x>0)得:=(x<0),所以选B[错解2]:根据=log2x(x>0)恒过点(1,0),所以y=f(x)恒过点(-1,0),所以选B[错因诊断]第一种解法没有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不清楚利用图系变换去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第二种解法主观臆断,以为只要恒过点(-1,0)的解析式即为所求[正解]:设y=f(x)上任一点p(x,y),由于p关于o对称的点p′(-x,-y)在y=g(x)上,∴-y=log2()即y=-log2(-x)这里-x>0,∴x<0,故=-log2()(x<0)为所求故选D[纠错反思]解题必须有根有据,由似曾相识的结论去武断行事,缺乏推理盲目地套用,往往导致全盘皆输,所以数学解题必须理由充分,不能妄下结论纠错良方转化与化归是处理新问题的基本思路,但不是盲目套用经验,既要看清新题与陈题的相似之处,更要弄准其不同的地方,切不可见到一点类似,就去直接套用老方法解,而应该从不同处去理性地探讨问题,确保有理有据。错题档案(2007全国高考题)从5位同学中选派4位同学在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六参加公益活动,每人一天,要求星期五有2人参加,星期六、星期天各有1人参加,则不同的选派方法有()。A.40种B.60种C.100种D.120种错误解法有:①从5个同学中选4人有种方法,从4个同学中选2人有种方法,共有参赛方案:·=40种,选A。②从5个同学中选4人有种选法。从4个同学中选2人有种选法,共有·=30种,无答案显然,第一种解法只考虑学生参与情况,这是不合理的。第二种解法只选出2个学生周五,而另外2人未安排,故不合题意正确解法是:··=60(种),答案为B错因三:思维不严所致[例9](2006年上海高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3”是真命题[错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与抛物线y2=2x联立,消去y得:Ky2-2y-6k=0,令A(x1,y1),B(x2,y2),则y1y2=-6,而X1=y12,X2=y22,所以·=X1X2+y1y2=(y1y2)2+y1y2=3,故命题是真命题[错因诊断]直线的倾斜角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