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制度(终稿2) PPT.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合伙人制度(终稿2) PPT.ppt

合伙人制度(终稿2)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悲催”的王石传统股权制度“悲催”的王石双层股权结构其他16.3%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悲催”的王石二、理论假说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生的29个州公司法变革被认为是公司治理实践中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导向新的开始。按照1990年美国宾州议会通过的36号法案,董事应该考虑受他们决策影响的股东、客户、员工、供货商、社区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寻求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利益的平衡。现有研究从资产专用性、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作为关键资源提供者的角度,主要代表是Blair,她在1999年指出,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股东,而且来自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这些主体提供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这些主体既然向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必然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利益相关者理论从资产专用性和资源关键程度的新扩展看似可以用来部分解释专用性资为什么持股比例微弱的马云及其合伙人团队可以获得对阿里的实际控制。资产专用性:马云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本与软银和雅虎的投资一样全都是阿里的专用性资产;资源关键程度:马云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本还成为“掌握对企业持续生存所必需的关键资源的个人、组织和团体”,因而企业组织必须关注他们的需求。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反的特征假说的提出1.阿里合伙人制度运行的制度基础2010年7月,阿里合伙人制度在湖畔家园诞生2.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历史回顾2.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历史回顾2、信息不对称下的信息共享柠檬市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在1970年的论文中中提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二手车市场”的例子阿里对这些业务模式缺乏了解的外部投资者则发出了不同于以往“同股同权”控制权安排模式的新的信号。在识别马云创业团队发出的信号后,外部投资者将通过研究机构的分析和媒体的解读建立对马云创业团队进一步的信任,最终为马云创业团队与外部投资者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合伙人”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伙人制度由此成为外部投资者在潜在项目中识别阿里独特业务模式的信号,并进一步成为与马云创业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合伙人”关系的开始。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软银等外部投资者以放弃控制权的方式向具有业务发展模式私人信息的阿里合伙人团队支付“信息租金”,鼓励他们“讲真话”,“办实事”,以此来改变他们可能具有的道德风险倾向。于是,在马云创业团队和软银等股东之间通过认同合伙人制度彼此确立了长期合作共赢的“合伙人”(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从短期雇佣合约向长期合伙合约的最终转化。3、合约不完全下的风险共担3、合约不完全下的风险共担3、合约不完全下的风险共担综上所述,合伙人制度的出现通过对未来剩余分配具有实质影响的特殊的控制权安排,将马云创业团队与软银等股东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转变为风险共担的合伙人,由此鼓励了马云创业团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阿里业务发展模式中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阿里创业团队不再以雇佣者身份而是以合伙人(合作伙伴)身份成为阿里中事实上的“不变的董事长”或者说“董事会中的董事会”,实现了“铁打的经理人,流水的股东”局面。5、合伙人制度面临的挑战不同控制权模式下的表现形式差异结论政策含义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