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怎样进行思维的创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一条****涛k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怎样进行思维的创新》教学设计.doc

(完整word版)《怎样进行思维的创新》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怎样进行思维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内容1、创新思维的定义2、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的是普通高中课程粤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小点“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的内容,讲述了创新思维的概念及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本章在本书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是技术设计中发明创造的基本。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思维”的概念,已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和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如果从用故事引入,以讨论、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了解创新思维应该是可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器材:多媒体、激光笔、四巧板或者七巧板若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2、掌握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认识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讨论、认识和掌握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以及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问题,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思想的跃进。2、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思想和意识,认识创新思维的总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创新思维定义的理解2、掌握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利用创新思维的思想分析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学流程示意图讲故事,讨论式导入讲授新课知识讲解知识应用知识拓展课堂小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讲故事(两个大学生的故事)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老板提拔A学生而不提拔B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这一现象:A生想法周到,细密,有创新思想。而B生思维方式单调、不周,思维比较定势。过度:思维创新如此重要,那么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进行思维的创新呢?认真听讲,讨论、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通过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归纳原因,过度,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建构知识讲授新课建构知识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案例:如下图有九个点,能有4条线段一笔画完将这九个点连接起来吗?。。。。。。。。。结论:用常规思想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若能打破常规,利用新颖独创的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就能迎刃而解。2、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思维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那么如何才能使思维得到创新呢?案例:有一个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有32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分析、归纳、总结:在生活当中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已经思维定势了,所以要想思维创新就应该克服思维定势这个主要的障碍。这样的例子很多:(1)同学们在解题时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型、条件解题,题型、条件稍有改变就不会了,或者题型和条件已经改变了,但是还是按照习惯的解法错误答题。(2)一般情况下,酒瓶的软木塞总是要往外拔出,才能倒出瓶中的酒,这也是一种思维定势。(3)人们想到用火烤东西,就想到火一定在物体的下面。这也是思维定势的思想。只有克服这些思维障碍才能有不同的效果,《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就是突破常规,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的结果。请同学们根据生活实际思考:除了克服定势思维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思维得以创新呢?讨论,归纳,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案例:请给下列等式添加适当的单位使得等式成立1+1=12+1=13+4=15+7=14+6=1总结: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创新思维的含义亲自操作,动手试一试,想一想如何解决问题,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思考,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反思自己生活中学生中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听讲,思考,反思自己是否会这样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展开讨论对问题展开分组讨论,思考原因。动脑动手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和自主探究得出创新思维定义,可以加深对感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