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1:强调“互惠转让”。不涉及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非货币性资产发放股利(即发放股票股利)、自政府部门无偿取得非货币性资产、企业合并中取得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等。2:当交换涉及到补价时,如何来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情况下,当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不等时,会涉及到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补价一般为双方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技巧:补价/较高一方资产的公允价值<25%。技巧:要善于根据补价的收付方向判断哪一方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高。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一般是收到补价一方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高。如果乙公司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是70万元,则正常情况下,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补价30万元,这种情况下,补价比例=30/100=30%,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账面价值模式下总的处理思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模式下,应当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二)会计处理模式的选择1.当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时,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处理:(1)交易具有商业实质;(2)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他的情况,应采用账面价值模式来处理。2.商业实质的判断:具有商业实质,简单的说,就是双方确实需要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某项非货币性资产,而不是可换可不换。二、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处理:具有商业实质;换出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下账务处理的原则: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种情况下换出资产相当于被出售或处置。三、账面价值模式下的处理: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账面价值模式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原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原理: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涉及到补价,支付补价方,将支付的补价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方,取得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在确定时要扣除补价。如果交换双方涉及到存货和固定资产,会涉及到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问题,注意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收付补价,均不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1.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不涉及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涉及补价的: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2.具体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结转如:以存货换入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计算得出的入账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跌价准备(已提的减值准备)贷:库存商品等(账面余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涉及补价的,借或贷银行存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