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2.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常用版).doc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无公害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池塘河蟹养殖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河蟹养殖池塘的选择,防逃设施设置,进排水系统安置,清塘,蟹种的挑选、放养,河蟹的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捕捞等技术事项。本标准适用于范围内池塘河蟹养殖生产全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环境条件3.1选址:池塘宜选择常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地方,且通电通路。3.2土质:以偏碱性土壤为宜,避免酸性土壤,并具较好保水性。3.3面积:池塘专养成蟹池面积以20—60亩为宜。3.4坡度:池塘坡比为1:3以上。3.5深度:要求能使水位达到0.7—1.5米以上;四周环沟水位达1.7米以上。3.6隐蔽物:在池塘里种植水草,除了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外,还可吸收氨氮净化水质,以及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还是河蟹蜕壳生长最佳的隐避场所,以便河蟹平时减少格斗和蜕壳时躲避同类的残害。因此,必须种植水草。沉水植物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黄丝草、苦草等,挺水植物种植茭白、茨菇等,浮叶植物移植菱藕、水花生等。水草种植面积一般占水面的60—70%。4防逃设施4.1设置:坝上防逃设施应埋入土中10—20cm,高出地面50cm,四角呈弧形;沿河或交界处的塘坝中需埋入薄膜或网布,以防河蟹打洞逃逸。4.2材料:通常的防逃材料有铝皮、薄膜、塑胶板、玻璃、水泥墙等。5进排水系统5.1池塘养蟹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且进排水系统分流,便于控制水位,保持水质清爽,减少疾病。5.2进水及出水口须用聚乙烯网布或铁丝网罩等覆盖,以免河蟹逃逸及敌害生物的进入。5.3取水口周围应用围网围栏,进水口必须用60目以上网布套袋过滤。6清塘养蟹池塘必须每年清塘一次,除去底层过多淤泥,进行曝晒,并用药物进行消毒。6.1生石灰清塘:一般采用干法清塘,亩施生石灰100kg左右。6.2清塘灵B清塘:每瓶可施0.5m水深塘口4—6亩,杀死野杂鱼。7放养模式池塘生态养蟹,就是根据池塘生态位原理,通过种植水草、移植螺蛳等技术措施培植资源,人工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结合河蟹、青虾、鳜鱼、白鲢等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河蟹及套养品种放养量,建立复合型的池塘生态系统,采取先进的管理措施,达到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目前,普遍采用的放养模式是:亩放蟹种500—800只(平均规格100—160只/公斤)、青虾种10公斤、鳜鱼种30—40尾(体长5厘米以上)、花白鲢20尾(每尾3—4两)。可亩产成蟹60公斤(平均规格每只150克以上)、青虾30公斤、鳜鱼等优质鱼类10公斤,亩效益2000元以上。也有放养大规格蟹种的,亩放蟹种300—400只。7.1放养前准备:蟹种放养前7—10天灌水。7.2蟹种挑选:选购蟹种应注意:一是看水系。首选长江水系蟹种,根据长江水系河蟹主要特征进行选择。二是看亲本。要求用于繁殖的亲本蟹个体重量雄蟹175克以上,雌蟹125克以上。三是看蟹种是否性早熟。性早熟蟹种应剔除。四是看培育蟹种的水域。应为淡水,有盐度水培育的蟹种,性腺有早熟趋势,影响长成规格。五是看体质。应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每公斤100—200只)。六是要早购早放,运输得当,切忌酷热或严寒时购运蟹种。7.3蟹种放养:一般选择在冬春季放养,对非自产蟹种应进行消毒。放养时应先试水,后放养,让其自然爬入水中。7.4放养规格及数量:蟹种规格应尽量选择大规格,通常为100—300只/kg,亩放养量为500—800只。7.5鱼类搭养:一般每亩搭养白鲢10—20尾,鳜鱼10—20尾,抱卵青虾1—2公斤。8饲养管理8.1水质管理。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活,池水的水温、溶解氧、PH、硫化氮、氨氮以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均对河蟹的栖息和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水质适合河蟹的生长需要,对不适宜的水质进行改良和调节。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是:溶解氧每升池水含5毫克以上,氨态氮0.1毫克以内,PH7.5—8.5,透明度60厘米以上,根据这些要求,可采取以下综合调节方法。彻底清塘。冬春季清塘时,不光要用药物彻底消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