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84 大小:29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整版).doc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整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申报和审批程序(港监字[1994]29号)前言我国于1983年7月1日加入《经1987年议定书修定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73/78防污公约》及其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并于同年10月2日对我国生效。《73/78防污公约》附则I的1991年修正案。新增第26条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已于1993年4月4日生效。根据该修正案规定,对1993年4月4日以后交船的“新船”,投入营运时适用;对于1993年4月4日以前建造的“现有船”于该日期的24个月后适用。届时,所有一定吨位从事营运的船舶必须备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否则,将有可能导致被滞留或扣船。为有助于船东对《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申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对《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审批,特制定本程序。一、总则第一条根据《73/78防污公约》附则I第26条规定,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船船舶(适用固定或浮动钻井平台或其他近海设施),应备有有效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第二条船舶配备《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船舶抗油污的应急反应能力。第三条船舶配备《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应符合《73/78防污公约》附则I第26条和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编制指南》的各项要求;应符合本船实际,并可操作;船员职责分工要明确、落实。第四条船舶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简称港务监督)批准后生效。二、申报程序第六条船东向船籍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提交申请审核批准船舶《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书面报告,连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附件目录及有关资料;以及两名船东联系人姓名、。第七条申报时限(收到时间计)1.对“新船”,计划投入营运时间之前2个月申报。2.对“现有船”,1994年10月以前申报;1995年4月4日以后的,均提前2个月申报。第八条船东编制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应包括:(一)序言。简述其目的、措施、注意事项,有效联系,定期评估、检查和修订。(二)报告要求。船舶按规定报告要求、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中国籍船舶在国外发生污染事故,除在当地按规定作出报告外,回到国内第一港口后24小时内,按国际海事组织新强制报告制度格式,向到达港港务监督提交书面报告;船东向船籍港港务监督书面报告。《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报告要求,应包括:1.何时报告:(1)实际发生的排放;或(2)可能发生的排放。2.报告资料要求:初始报告、补充报告,采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a·648(16)决议的格式及规定的内容报告。3.联系人。沿海国联系人、港口联系人、船舶有关重要联系人等。(三)控制排放的措施。应符合公约附则I第26条规定的有关控制排放的措施,并包括:1.操作性溢油。有关以下各方面的检查、判断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1)管系溢油;(2)舱柜(货油舱或燃油柜)溢油;(3)船体溢漏油。2.事故性溢油。有关以下各方面的检查、判断和采取的措施。(1)搁浅;(2)碰撞;(3)火灾、爆炸;(4)船体破损;(5)严重横倾。3.有关采取优先措施、稳性、应力影响及减载方面的计算和计划。(1)优先措施。对事故采取的迅速反应;尽快掌握损坏的详细情况;评估损坏状况。(2)稳性和应力影响。计算和评估破舱稳性,受损影响强度情况。(3)减载措施。4.具备有关资料。总布置图、舱室分布图、管系图、货油、燃油及压载资料等图、表。(四)国家和地方协作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不仅对本船一旦发生溢油事故的主动防范、控制和清除,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应与区域性和国家应急计划接轨,并有利于与沿海国或其他有关部门快速、有效的协作、对溢油的控制、清除作出反应。为有关机关和组织提供协助、指导,创造方便条件。(五)非强制性规定(补充资料)非强制规定,旨在对制定和执行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并有利于港务监督对船舶施行检查结果的评估。主要包括(其他要求计划提供的指导):1.计划和图表:除本条(三)·4外,其他有关船舶设计、构造详细资料,附于计划后,或注明其位置。2.应急设备。如船上载有应急设备,计划中应列出这些设备清单、使用方法和指导,建立该设备使用、管理和维护的人员职责、培训要求。3.新闻信息发布安排不要影响应急反应工作。4.记录保存。对事故中有关油污责任、赔偿、补偿记录保存的指导及取样的指导。5.计划的检查。船东、营运人或船长对计划定期检查、更换过时的信息、资料;事故后,对其有效性评估,作出相应的修改。6.计划的演练。建立演练制度,定期演练,提高实效性,并作好记录。(六)附件资料1.船舶国籍证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