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怀念我的父亲.doc

怀念我的父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怀念我的父亲父亲升入天国整整11年了,就在今天——阴历11月23日。如果他活着,今年88岁了。父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自幼家境极其贫寒,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一个姐姐从小给人当了童养媳,妹妹几个月时因养不起就送了人。他十二、三岁开始给人当长工,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刚成家时,一只眼得了病,因无钱医治,慢慢就看不见东西了。再后来,另一只眼的视力也渐渐地模糊,只能凭声音和朦胧的人影来辨别来人。年轻时父亲还得了一种奇怪的头疼病。听母亲说,刚开始半年左右犯一次,然后间隔逐渐变短,次数越来越频繁。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每次头疼病发作,躺在床上一天不吃不喝,还不停剧烈的呕吐,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又得了脑血栓,经过治疗,扶着他也能下地走路了。然而,还是瘫痪在床将近三年,直到撒手人寰······这样一个饱受病魔摧残的人,生命也竟是如此顽强,父亲终年77周岁。在他的五个子女眼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在这个凄冷日子里,我把父亲留在我心中的记忆写下来,和我的亲人共享,拜祭父亲的在天之灵。在我的脑海里,父亲的头总是理得光光的,天冷的时候绑着一个白手巾,很像《地道战》或《地雷战》中的老农。他长着浓眉大眼,眉毛长的自己都能看得见。父亲非常勤劳,从不挑吃穿,做得一手好茶饭。我们小时候吃的面条都是父亲用手擀的。先和好面团,饧一段时间,面片擀得薄而透亮,切出来的面条非常细像“丝窝子”。吃饭时,不懂事的我们总是侧着勺子,想用勺子把儿多挂点稠的。最后一个盛饭的是父亲,他从来就是不管稀稠,盛着什么吃什么。吃完饭,又把锅碗刷净摆放整齐,锅台扫得干干净净。每到雨过天晴,地面变得稍硬的时候,他便带着我们在院子里踩来踩去,把鸡呀猪呀这些牲口留下来的脚印踩平,使院子里的地面变得平平整整。由于身体的原因,父亲挣不到男劳力一天应挣的10分工分,但他靠给生产队放牛也能挣来八分,和母亲一起共同分担苦难,养活着瘫痪的祖母和五个子女。也许是生活困苦的原因,父亲只是默默地劳作,却从不苟言笑,千金难买一笑。然而有一次,我见到了他的笑脸。记不起是什么原因了,我受到了父亲的责怪。他板着脸,训我说:“瞅瞅,你头不洗脸不梳!”说完,自知失言,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那难得的笑容至今仍清晰的留在我的记忆里。自从落实了邓小平的好政策,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父亲母亲和我们一起没黑没明地在地里劳动,终于,我们不再为吃不饱肚子发愁了。我家有了自己的第一头牛,后来还添了牛崽。父亲更是起早贪黑的喂牛,清理牛圈。冬天的时候缺少草料,父亲在农闲的时候就带着我们到沟边地头,铲些青草晒干,冬天也能把牛喂得毛色发亮。父亲从没上过学,一生只认识一个字,就是他名字中的“广”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执着地和母亲一起,供出了大哥、二哥、姐姐三个高中生以及我和弟弟两个中专生!这在我们方圆数十里绝无仅有!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后来,姐姐、二哥和我先后在南阳有了自己的家。93年11月底,父亲去姐家住了一段时间,就要回方城老家了。在我的再三央求下,父亲才答应去我家看看。(因为我结婚不到一年,当时和公婆一起住,父亲眼色腿脚都不好,从不愿给人添麻烦)我试着用三轮车推着他艰难地行走着,下午又推着去了二哥家。父亲鼓励我慢慢学着骑,他说:“听听不如看看,看看不如干干。”父亲朴素的话语里也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一天下来,我居然能骑着三轮车把他送回姐姐家了。父亲生活极为节俭,从没乱花过一分钱。我们给他买东西,稍稍不实用一点,就会招来他的埋怨。他七十岁生日那天,我带着提前在白鸽面包房定的大蛋糕,回去给父亲祝寿。父亲却说:花恁些钱买这东西干啥,还不如买成鸡蛋,能吃好些天哩。我的父亲虽然目不识丁,没说过豪言壮语,没做过惊天大事,但他和我的母亲一起,用他们勤劳善良朴素的人格影响着我们,给我们留下了一生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11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可怜而又慈爱的父亲受到了上帝的垂爱,终于离我们远去······父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好吗?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2、编制依据...................................................................................43、编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