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选范本浅谈工程施工索赔济宁利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孙树合蔡培淮工程施工索赔在建筑市场上是承包商保护自身正当权益重要和有效的手段。现就承包商施工索赔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一、工程施工索赔现状在工程施工索赔实践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及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索赔工作存在下列问题:1、不懂索赔。缺乏法制观念和合同意识,认识不到索赔是自己的权利,不懂得利用索赔来补偿自己遭受的损失。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现场签证观念淡薄,索赔意识差,不知道如何办理签证,互相推诿,结算时变更无凭,增加无据。2、不会索赔。施工管理落后,不熟悉工程索赔的程序和方法,缺乏索赔必需的有关资料、数据、记录等,不会索赔。这往往会导致索赔证明材料不够全面、充分、准确、有力,不能形成正确的索赔报告,因此不能说服业主承担赔偿责任。3、不敢索赔。缺乏对索赔的正确认识,片面地认为索赔不利于与建设单位合作,怕字当头,怕得罪建设单位,怕影响该工程的承包,不敢索赔。二、工程施工索赔机会在施工管理中能否及时发现索赔机会是索赔工作的前提条件。实际上,索赔机会存在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延误索赔。发包人未遵守合同,迟延提供图纸和施工条件,或指令工程暂停等原因造成工期拖延的,承包人可以向发包人提出工期、费用及利润索赔。加速施工索赔。由于发包人指令承包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合同工期,承包人采取赶工措施,引起人力、物力、财力的额外开支,可提出费用索赔。工程变更索赔。由于发包人指令变更工程量或增加附加工程、修改设计等,造成工期延长和(或)费用增加,承包人可提出索赔。合同终止索赔。由于发包人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等原因造成合同非正常终止,承包人因其遭受经济损失而提出索赔。不可预见的不利条件索赔。工程施工期间,施工现场遇到地质条件与发包人提供的资料不符,如发现文物、古迹,出现不可预见的地下水、地质断层、溶洞、地下障碍物等,承包人可以因采取批准的施工措施或方案而遭受的损失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材料设备管理索赔。发包人提前提供材料、设备引起的保管费或提供材料、设备不合格或更换不合格材料、设备造成的工期延误,承包人可以提出费用和工期索赔。施工管理索赔。监理人指令迟延或错误;监理人对已经覆盖的隐蔽工程要求重新检查,且检查结果合格;监理人要求对材料、设备和工程重新检验,且检验结果合格;监理人要求承包人在不可抗力停工期间照管、清理、修复工程等造成承包人费用增加,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8、其他索赔。承包人提前竣工;承包人依据发包人提供的错误资料导致测量放线错误;承包人由于发包人的原因导致的返工、造成的工伤事故;发包人竣工验收前提前占用工程;因货币贬值、汇率变化、物价上涨、政策法令变化等,承包人可就其遭受的损失提出索赔。三、工程施工索赔处理1、工程索赔处理的依据(1)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索赔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依据。工程施工期间,双方关于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也是索赔的重要依据。(2)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也是工程索赔的依据。(3)国家、部门和地方有关的标准、规范、定额中的强制性标准条文也是工程索赔的重要依据。(4)与索赔事件有关的各种凭证是工程索赔的事实依据。发包人或监理人的指示、双方的来往函件、会议记录、有关人员签字的施工现场记录、工程财务记录、现场气象记录及市场信息资料等都是索赔的证据。2、工程索赔处理的方法索赔成功不仅需要令人信服的法律依据、充足的理由和正确的计算方法,索赔的策略、技巧和艺术也相当重要。(1)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签证工作。索赔直接牵涉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HYPERLINK"http://wiki.mbalib.com/wiki/%E7%BB%8F%E6%B5%8E%E5%88%A9%E7%9B%8A"\o"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靠花言巧语不行,靠胡搅蛮缠不行,靠不正当手段更不行。索赔成功的基础在于充分的事实、确凿的证据。“有理”才能走四方,“有据”才能行得端,“按时”才能不失效。所以,必须在施工全过程中用心及时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签证工作。(2)掌握正确的索赔程序,主动及时合理提出索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应把握索赔时机及时作出反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声明将对此事件提出索赔。索赔意向通知提交后的28天内,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合理时间内,递交延长工期或补偿经济损失的正式索赔报告及相关资料。(3)掌握谈判技巧,达到索赔目的。索赔谈判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进行索赔谈判时,措辞应婉转,说理应透彻,以理服人,而不是得理不让人,尽量避免使用抗议提法。如果对于一次次合理的索赔要求,对方拒不合作或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