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为本与舍本逐末.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桑为本与舍本逐末.ppt

农桑为本与舍本逐末.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农桑为本,自给自足《豳风·七月》模式:农桑为本,自给自足。黄河流域文化以农桑为本的特质,一方面决定了该流域大量的农事民歌的出现,一方面则决定了该流域大量的有关农事的讽喻民歌的出现。因为以农桑为本,所以那些有碍农桑的社会现象,就成了民歌所抨击和谴责的对象。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短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魏风·硕鼠》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十三国风”中,有伐木者之歌(《魏风·伐檀》),有工匠之歌(《郦风·定之方中》),有小公务员之歌(《齐风·东方未明》),有戍卒之歌(《豳风·东山》),有服劳役者之歌(《邶风·武微》),有猎人之歌(《齐风·还》),有逃难者之歌(《王风·葛蓖》),还有大量的思妇之歌(《唐风·蟋蟀》)。二、舍本逐末《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江陵和建业,正是东晋南朝时期荆、扬二州的州治所在地,建业同时还是首都。《宋书·何尚之传》:“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委荆以阃外。”又《孔季恭传论:》:“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中白布帆,帆布礼中帷。掸如陌上鼓,许是侬欢归。——《懊侬歌》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还有二千在。——《三洲歌》之一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那呵滩》之二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永郎担篙,何时至江陵。——《懊锻歌》之二人言孟珠富,信实金满堂。龙头衔九花,玉钗明月铛。——《孟珠》之一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读曲歌》之八十一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莫悉乐》之二同黄河流域民歌所体现的以农桑为本的文化精神相对应,长江流域民歌所体现的是对商业活动的满腔热忱。除了《周南》中的《卷耳》和《苯莒》写到农村妇女的采撷野菜与药材之外,少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诗篇。舍本逐末,长江流域的多数老百姓还是以农桑为主,长江流域的经济形态也主要是农业经济,但是农业劳动与农民日常生活并不曾在这些民歌里得到应有的表现,曾经反映过农业生产与农民日常生活的长江流域民歌并没有被收集和保存下来。这应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选择。因为虽然多数老百姓都从事农桑,但是农桑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神圣。男耕女织,周而复始,充其量只能对付低层次的温饱,根本谈不上富裕和满足,更谈不上有多少新奇的快乐与期待。与其歌唱那辛苦备至而又所获甚微的男耕女织,还不如歌唱这既富有传奇色彩又可以发迹变泰的商业贸易。长江流域的民歌不仅绝少写到农事,即便是写商业活动,也很少就这种活动本身作具体的描写。其所注重的不是任何商业活动的细节,而是这种活动给人带来的全新的感觉和快乐。给人感受得最多的是一种与务实精神相对应的浪漫意绪的萦绕。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风虑。横篙掷去桨,颠倒逐流去。——《杨叛儿》之三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杨子住,便弄广陵潮。——《长干曲》风浪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三洲歌》之一江陵三千三,西塞在中央。但问相随否?何计道里长。——《襄阳乐》之三三、重土难迁与重利轻别《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