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法西斯的残酷暴行。(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构思精巧、富于情感的写法。(3)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口语表述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搜集整理资料,提取概括主要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各国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共同心声,培养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教与学重点】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的主题。【学法指导】课前充分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选择专题进行探究。文本学习过程重视对立比较法的使用。整个学习过程以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教与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从文题入手通过二战残暴画面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感悟文章寄寓的强烈感情。乍看到这个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温馨的字眼,仿佛听到了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娇的孩子幸福的呢喃;可接着读下去,这种幸福却被酸楚、苦涩甚至愤怒绝望代替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原来这是无辜的孩子在被纳粹屠杀前的最后一声呼喊,当纯真撞上杀戮是多么绝望、多么无助,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啊!请听一个二战中的真实故事(《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故事将我们带入了半个多世纪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残酷岁月。(请同学们看两个短片,通过下面几组镜头你会更真切地了解文章所提到的德国与日本法西斯对其他民族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屠杀。)(2—3分钟)背景:1941年,纳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1988年10月21日,聂华苓来到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参加了每年一次的悼念活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发人深思的文章。2、出示课题。3、简介作者。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识记重点字词杀戮(lù)悼念(dào)屹立(yì)肃穆(sùmù)荒谬(miù)憧憬(chōngjǐng)恍惚(huǎnghū)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学生默读,概括归纳。)提示:1.来到纪念地2.看纪念演出;3.参加座谈会;4.参观纪念馆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提示:萨特的话。)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痛苦、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不论是“沉重”的记忆,还是“美丽”的记忆,作家聂华苓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提示: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就坏多了,还狡辩!3、请同学们概括归纳文章的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学生概括归纳。)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五、拓展阅读,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学生活动:通过课前查阅整理资料,结合课堂学习的感悟,自由选题表达见解,抒谈交流阅读感受。师作指导评价。延伸作业:(一)个人作业:任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