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典教案设计(优秀12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撰写的教案范文,它们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经典教案设计篇一离骚是一篇带有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二、教学重点、难点。1、赋和比的写法。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3、背诵。三、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3.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3.研习课文。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4)课堂训练。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以又重之以修能。路幽昧以险隘。忽奔走以先后兮。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纷吾既有此内美兮。4.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知识目标: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二、教学目标: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三、教学重难点:。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四、教学过程:经典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9海底世界。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2.课后第2题(难点)。教学思路:从具体(直观教具)到抽象(课文所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学生预习——观看录相——揭示课题——划分段落——检查字词——讲读课文(边读边练)——整体认识——分析写法——句子训练——朗读背诵。采用目标教学法,逐步落实每个目标。教学用具: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2.用小黑板或大张纸出示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预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16个生字及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一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二、观看录像。三、揭示课题。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四、划分段落。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