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2013学年度上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112—2013学年度上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

2112—2013学年度上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112—2013学年度上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题号一(1—5)二(6—19)三(20)作文附加题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基础(20分)1.按要求默写或者根据课文填空。(8分)①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⑦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⑧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评分标准:错、多、漏一处扣0.5,只到扣完该小题分数为止。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①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ɡ(锐不可当)②她抬起眼睛,朝这些脱了帽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jūɡōnɡ(鞠躬)③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ránwúchún(荡然无存)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和了一副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ānɡmiù的画面(荒谬)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湖光山色的话。(80字以内)(3分)备选词语:绮丽明媚清澈花团锦簇变幻多姿美不胜收。5.材料探究(4分)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某校报特意摘取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①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②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③网友说:“人生无法重来,与其以后付出十倍的艰辛和努力,不如现在多学一点。”④同友说:“学弟学妹要记住,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轻易滑过后,剩下的只有遗憾和追悔。”A.利用年轻享受生活B.遗憾何时能够弥补?C.学生时代恐难重现D.珍惜青春留下精彩二、阅读(4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18题。(一)(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穷其林|层出不穷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处处志之|寻向所志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译文:。8.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的“”。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用原文词句回答,都限四字)(2分)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外人间隔”是“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B.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花源,结尾却又写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前后矛盾。C.“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D.文章借写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6、A7、(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8、欲穷其林怡然自乐9、B(二)(10分)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