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宋】李清照:声声慢》【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岳飞:《满江红》【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诉衷情》声声慢①【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②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⑥怎一个愁字了得!⑦【作者】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注释】①此调原名《胜胜慢》,后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因改称《声声慢》。上下阕,九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②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③将息:养息,保养。④谁:何,承上文指花。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一说:有谁堪与共摘。⑤怎生得黑:看样才能捱到天黑。⑥这次地:这光景,这情形。⑦了得:怎得包含得了。【品评】此词亦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冷冷清清”,先感于外;“恝悽惨惨戚戚”,后感于内,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但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生活给予她精神的压力这般深重,难怪她说不是一个“愁”字所能包容得了的。在艺术上,此词颇多独到之处。前人一致赞赏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字,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后来有不少词曲仿效这种写法,都不如她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生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此词用齿音、舌音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舌音十六字,共计五十七字,占全词一半以上的篇幅。尤其是篇末,“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余字中,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来表达忧郁惝恍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临江仙①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②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③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作者】1090-1138,字去非,号简齐,洛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宋室南渡后,累官至参知政事。他以诗名世,亦工词。有《简齐集》。【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最初多咏水仙。故名。后用作一般词牌。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别体甚多,皆用平韵。②午桥:在洛阳城南。据《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曾建别墅于午桥,号绿野堂,用作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宴饮吟唱之所。③新晴:指雨后初晴时的月色。④渔唱:即渔歌。【品评】这是一首抚今追昔、伤时感世这作。上片“忆昔”领起,所展现的是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这正是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而画面的中心视点则是约会饮于“午桥”之上的“豪英”。“坐中尽是豪英”,表明同游者无不英气逼人,豪气干云,为一时后杰。不难想象,欢饮之际,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兴会淋漓。“长沟流月”三句刻画这群“豪英”欢会的环境,而着力凸现其静谧与幽美,以烘托与会者的雅趣和逸兴。“沟”前着一“长”字,使空间得以拓展;“天明”前着一“到”字,又使时间得以延伸,见出作者等人欢饮达旦。同时,不说月光映水,而说“长沟流月”,造语即更为生动、奇巧,又平添出几分幽约与朦胧;而“去无声”,则隐然若有华年盛事悄然而逝的象征意味。“杏花”句巧妙在不着浓墨重彩,而致力于对“杏花疏影”的淡勾轻勒,以切合午桥的地域特征和月夜的时域特征。涉笔至此,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