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词赏析(四).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唐宋名词赏析(四).doc

唐宋名词赏析(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武陵春》《【宋】范成大:《明儿媚》【宋】辛弃疾:《摸鱼儿》《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武陵春①【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②也拟泛轻舟。③只恐双溪舴艋舟,④载不动、许多愁。【作者】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注释】①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又名《武林春》。《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平韵。②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城南。③拟:准备。④舴艋舟:小船。【品评】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所论甚切。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眼儿媚①【宋】范成大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②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③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④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作者】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使金,表现出凛然正气,后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以诗著称,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词则深染婉约之风。有《石湖集》。【注释】①此调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双调,四十八字,平韵。②萍乡:县名,今属江西。范成大《骖鸾录》:“乾道癸巳岁闰正月二十六日,宿萍乡县,泊萍实驿。”乾道癸巳岁为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是年,范成大赴广西任经略安抚使,途经萍乡时吟成此词。③扶头:“扶头酒”的简称,指易醉之酒。姚合《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乍扶头。”李清照《今奴娇》:“阴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④縠纹:皱纹。多用以比喻水有波汶。苏轼《临江仙》词:“夜阑风静縠纹平。”【品评】这是一首途中记感之作,用笔轻灵,发语淡婉,而又略见春思旅愁。上片描写久雨乍晴所带来的阳春气候和连日跋涉所造成的旅途劳顿,将序中的记实文字演绎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酣酣日脚”二句写景生动,记感真切。以“酣酣”形容和煦而又充裕的阳光和明媚而又艳丽的日色,是创意之辞;“紫烟”,则准确地摹写了艳阳映照下呈现出的深紫色的祥瑞气象;而用“浮”字状写阳气初动、紫烟氤氲的态势,也十分贴切。“妍暖”句变换笔墨,展示既妍且暖的阳春气候所引起的生理反映:浑身燥热,急欲脱去冬装。“破轻裘”的“破”有常字奇用、直意曲说之妙。“困人天色”三句进而揭示阳春气候所引起的心理反映:这暖熏熏的天色和香腻腻的花气,令人象喝酒般既感困倦,又感陶醉,终于在正午时分酣然入梦。显然,作者辗转旅途,本已有疲惫之感,再遇上这“困人天色”和“醉人花气”,昏昏欲睡当是情理之中事。其巧妙处在于把“卧舆中困甚”之“困”与阳春气候联系在一起,将很难用笔墨来形容的“春困”表现得淋淳尽致。下片写“春慵”尤为传神之妙。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曰:“借东风皱水,极力写出春慵,笔意深透,可谓入木三分。”确实如此。作者一改赋法,转用比兴:“一塘碧水,春波不兴;东风徐来,只能荡起涟漪,而无力搅起波澜。这种“欲皱还休”的中介状态,多象作者那虽然丰富、不免慵怠的春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