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眼中的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哲学是什么”这个话题就像伊甸园的智慧果一样,不断吸引着智者给出见仁见智的解答,但就其结果的统一性看却并不相同。这是因为哲学本身研究的问题就是不确定的,而其探讨的主题也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也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哲学是一种务虚的事。我们将的哲学体系包含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两部分。我觉得东方的古老哲学应该是指“道”,也就是是指人所选择的生存态度与世界观,如主张“仁义”,崇尚“中庸”之道。提倡“德治”的儒家,又如主张“无为”,强调“以人和天,绝非以天和人”的道家。除去一些封建迷信的因素之外,我觉得他们所追求的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如儒家信仰“中庸”,道家信仰自然的规则“道”。西方的哲学起源于古希腊,而希腊语的“哲学”的意思是热爱智慧,从西方的油画我们可以看到一帮大胡子老人坐在阶梯上讨论真理,他们热衷于推翻传统的理论,追求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虽然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表象上看更加扑朔迷离,但究其本质:哲学是对正确世界观与原则的追求。哲学不像科学,在给你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能给你答案,只要是正确的,再难的定理都可通过演算证明,哲学给你带来的问题往往是无答案的,而哲学留给我们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哲学是对规范自身的质疑规范源自希腊词,意指“模型”,哲学研究的规范也就是人们思想上,行为上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就像人们从出生就开始接受的深信不疑的世界观、信仰、生活态度等我之所以认为哲学是对规范自身的质疑,是因为由哲学上述的两次改变上来看,哲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细化。从对本体论的阐释需要到达真理的途径,而对真理的判断说到底也是一种认识论,而对认识论的阐述又需要语言的介入。因此哲学史上的两次改变实质就是逻辑的深化引起对范式自身的质疑,从而导致改变。每一次范式的转化都引起了哲学在范式上的变革,使得以上两次改变成为可能。哲学之所以会质疑范式自身一方面是逻辑的深化,另一方面也要收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马克思说过:任何哲学都是它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时代背景也会影响范式,比如前苏格拉底时期,对于本体论的狂热追求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本体论;中世纪神学统治一切的时代,哲学的曾被定义为服务神学,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古希腊的哲人也告诉我们:越靠近太阳就会有被烧死的可能。但这些仅仅是对具体科学而言,哲学的任务就在于质疑范式自身,走在科学的前面,为科学提供研究领域。哲学是一门不断批判的学问,它在不断的质疑自身范式的基础上,不断改变,成熟。即使这种改变是极为缓慢的,但就像研究“什么是哲学”一样,哲学从自身规范的质疑中,发展自己,同时为科学研究提供指导,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思想武器如:反思、批判、创新等等。使人类文明前进,使愚昧人民开化。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哲学何用:首先我不得不强调我认为的哲学只是纯粹的信仰领域中的,也就是说我并从实践方面去认识哲学的用途的经历我是没有的,但我相信哲学有以下用途。1揭示真理2拭去浮华3实现自我我们学习哲学,无非是把以前的哲人的人生道路重新走一遍,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或自己开创一条精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