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生产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硅铁生产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报告.doc

硅铁生产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工程勘察设计院《***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院审意见为防治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灾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工程勘察设计院承担该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院项目组接受任务后,收集了该地区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并对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编制了***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并于2010年10月25日至30日对工程建设区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野外工作结束后,院总工办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同意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于2010年11月15日完成报告交院审查,形成的初步意见如下:一、野外工作期间投入了以地面调查和测绘为主的工作手段,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查明了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调查内容齐全,评估基础扎实。二、***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总投资2.2亿元,年生产硅铁规模为20万吨,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是正确的。评估区包括了与拟建工程相关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域,评估范围确定合理。三、评估报告在野外调查资料分析基础上认为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发育有2段潜在不稳定斜(边)坡及黄土湿陷灾害,Q1潜在不稳定斜坡,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Q2潜在不稳定边坡,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经过坡脚滑塌范围内的行人或车辆构成威胁,现状条件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黄土湿陷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现状评估结论符合实际。四、预测评估认为:(1)Q1潜在不稳定斜坡,引发边坡失稳的可能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2)工程建设引发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3)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基础开挖深度5-10m时,有可能引发基坑边坡失稳,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4)拟建工程中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遭受边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5)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6)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7)工程建设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五、评估区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评估区西部Ⅳ级阶地前缘及低山丘陵区前缘,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拟建部分工程布设区,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差;遭受Q1潜在不稳定边坡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其危害性大,危险性大;评估区东部及Ⅳ级阶地中后缘,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大部分拟建工程布设区,工程建设引发及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综上所述,本评估报告的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确定合理,野外调查工作手段适宜,评估基础扎实,现状评估结论符合实际,预测评估结论可信,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的有关规定,院审予以通过,按院审意见修改后报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审查。青海九0六工程勘察设计院二O一0年十一月十七日目录TOC\o"1-2"\h\zHYPERLINK\l"_Toc279755382"前言PAGEREF_Toc279755382\h5HYPERLINK\l"_Toc279755383"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PAGEREF_Toc279755383\h8HYPERLINK\l"_Toc279755384"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PAGEREF_Toc279755384\h8HYPERLINK\l"_Toc279755385"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PAGEREF_Toc279755385\h11HYPERLINK\l"_Toc279755386"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PAGEREF_Toc279755386\h12HYPERLINK\l"_Toc279755387"第四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PAGEREF_Toc279755387\h15HYPERLINK\l"_Toc279755388"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PAGEREF_Toc279755388\h16HYPERLINK\l"_Toc279755389"第一节气象与水文PAGEREF_Toc279755389\h16HYPERLINK\l"_T